[拼音] guó fù mín ān
[释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处] 《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拼音] guó kùn mín qióng
[释义] 困:贫困。指国家贫困,人们穷苦
[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拼音] wáng guó nú
[释义] 指已经亡国或所在国土被侵占、受外国侵略者奴役的人
[出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
[拼音] bǎo jiā wèi guó
[释义] 保卫家乡和祖国。
[出处] 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拼音] mín shēng guó jì
[释义]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 《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拼音] wáng guó miè zhǒng
[释义]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出处] 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拼音] fù mǔ guó
[释义] 指祖国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拼音] fù guó ān mín
[释义]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 《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拼音] mín yīn guó fù
[释义]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拼音] fù guó yù mín
[释义] 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出处] 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
[拼音] guó jiāng bù guó
[释义]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
[拼音] guó nàn dāng tóu
[释义] 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出处]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么?”
[拼音] guó shì tiáo táng
[释义] 蜩螗:蝉鸣扰人。形容国家处于纷乱不堪的状态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是现在国事蜩螗,人心震动,外交失败,内政不修,正是岌岌可危的时候。”
[拼音] wù guó yāng mín
[释义]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出处] 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拼音] guó shì wú shuāng
[释义]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拼音] wáng guó zhī shēng
[释义] 指淫靡的音乐。
[出处] 《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拼音] rǔ guó sàng shī
[释义]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出处] 《明史 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拼音] lì guó ān bāng
[释义]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拼音] zhì guó ān bāng
[释义]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出处]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拼音] guó ér wàng jiā
[释义]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出处]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