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uó sè tiān xiāng
[释义] 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
[出处] 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拼音] jīng zhōng bào guó
[释义]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出处] 《北史 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拼音] yǐ shēn xǔ guó
[释义]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苟。
[出处] 《南史 羊侃传》:“久以淡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拼音] yì guó lì mín
[释义]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出处] 《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拼音] xùn guó wàng shēn
[释义] 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
[出处] 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拼音] guó fù mín qiáng
[释义]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拼音] bài guó sàng jiā
[释义] 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出处] 《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拼音] yǐ shēng xùn guó
[释义]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出处] 南朝 梁 沈约《宋书 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拼音] bài guó wáng jiā
[释义] 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
[出处] 参见“败国丧家”。
[拼音] dú lì wáng guó
[释义] 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拼音] guó jì mín shēng
[释义] 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拼音] wèi guó juān qū
[释义]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拼音] fù guó qiáng bīng
[释义]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拼音] kāi guó yuán xūn
[释义] 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吴山顶上神仙》:“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
[拼音] qīng chéng qīng guó
[释义]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拼音] jǔ guó shàng xià
[释义] 举:全。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出处] 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第一节:“苟且偷惰,习焉成风,举国上下,颓然以暮气充塞之。”
[拼音] kāi guó yuán lǎo
[释义] 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
[出处] 《北史·赵普传》:“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
[拼音] kāi guó gōng chén
[释义] 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他见单雄信好客,是一个做得开国功臣的,因此借寓东岳庙中,图与交往。”
[拼音] jǔ guó yī zhì
[释义]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拼音] chì xīn bào guó
[释义]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出处] 《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