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ìn zuǐ hú shuō
[释义] 信:由。由着嘴胡说八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
[拼音] rén duō zuǐ zá
[释义]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拼音] tiáo zuǐ nòng shé
[释义]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拼音] zī yá liě zuǐ
[释义] 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拼音] mó zuǐ pí zǐ
[释义] 说废话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84章:“别白磨嘴皮子了,咱们反破坏,把糟蹋麦子的鸡全砸扁它!”
[拼音] bí tā zuǐ wāi
[释义] 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拼音] zuǐ tián xīn kǔ
[释义] 说话和善,居心不良。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着,脚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全占了。”
[拼音] zā zuǐ nòng shé
[释义] 形容贪馋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拼音] xián zuǐ dàn shé
[释义]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拼音] qī zuǐ bā zhāng
[释义] 形容人多语杂。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众官员一拥而前,七嘴八张的,都问道:‘世子何在?’”
[拼音] zuǐ lǐ yá duō
[释义] 谑语,指会说话
[出处] 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说不过你。”
[拼音] lǘ chún mǎ zuǐ
[释义]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逞驴唇马嘴。”
[拼音] zhuō zuǐ bèn sāi
[释义] 见“拙嘴笨舌”。
[出处] 刘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拼音] jí zuǐ jí shé
[释义] 急忙插话抢着说话
[出处] 陈残云《深圳河畔》:“二婶好像怕她生疑,急嘴急舌地解释。”
[拼音] zuǐ shàng gōng fū
[释义] 指没有实际本事,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拼音] guāi zuǐ mì shé
[释义]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恶。”
[拼音] qiáng zuǐ yìng yá
[释义] 谓能说善辩。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花永喜娘们,胆大心尖,强嘴硬牙,老花说不过她,干仗总是吃败仗。”
[拼音] qī kǒu bā zuǐ
[释义] 同“七嘴八舌”。
[出处] 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只是七口八嘴,议论他死了没有,受污没有,死了如何好,活着如何不好。”
[拼音] pín zuǐ è shé
[释义] 同“贫嘴贱舌”。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拼音] shuō zuǐ shuō shé
[释义] 搬弄是非,没事找事
[出处]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我孩儿又不曾嫁了人,是斗他耍,怎么这等认真,就说嘴说舌,背槽抛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