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ǐn xué jiān yōu
[释义]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拼音] píng tóu pǐn zú
[释义] 评、品:评论;区分高低优劣。原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后泛指发表评论;随意挑剔。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评头品足,纷纷如狂。”
[拼音] pǐn tóu lùn zú
[释义] 见“品头题足”。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划脚,品头论足。”
[拼音] pǐn tóu píng zú
[释义]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众情颠倒,品头论足,纷纷如狂。”
[拼音] quán tóu chǎn pǐn
[释义] 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出处] 吴茂盛《驻京办》第十章:“茶籽油爽滑清香、味醇浓厚,营养丰富,乃油中极品,是我们香州著名的拳头产品。”
[拼音] pǐn tóu tí zú
[释义] 亦作“品头论足”。①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拼音] diào sī pǐn zhú
[释义] 吹弹乐器。
[出处] 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拼音] wèi jū jí pǐn
[释义] 极:顶点。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泛指身为重臣,官位很高
[出处] 《宋史·职官志》:“遂为内臣之极品。”
[拼音] pǐn zhú tán sī
[释义]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出处] 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
[拼音] pǐn zhú diào xián
[释义] 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出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一行行品竹调弦。”
[拼音] pǐn zhú diào sī
[释义] 见“品竹调弦”。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柳耆卿]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无所不通。”
[拼音] diào xián pǐn zhú
[释义] 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出处]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拼音] pǐn dé wén zhāng
[释义] 指学问和品德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至于品德文章,令郎自有家传。”
[拼音] gāo guān jí pǐn
[释义] 品:等级、品级。官位居于最高的等级。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5回:“子欲养而亲不待,虽高官极品,不能一日养亲,亦有何味!”
[拼音] tán sī pǐn zhú
[释义] 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出处]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 杨柔胜《玉环记 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拼音] pǐn mào fēi fán
[释义] 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寻常。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世兄品貌非凡,将来是要一定发达的。”
[拼音] pǐn ér dì zhī
[释义] 品:品评,区分;第:等第,等级。品评优劣而后确定他的等级。
[出处] 《晋书 苻坚载记上》:“坚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
[拼音] pǐn xiāo nòng dí
[释义] 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