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īng ér bú wén
[释义]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拼音] yǐ zhèng shì tīng
[释义]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出处]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九章:“同日军进行几场影响较大的战斗,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以正视听。”
[拼音] yán tīng jì yòng
[释义] 同“言听计从”。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拼音] wéi mìng shì tīng
[释义]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拼音] tīng qí zì biàn
[释义] 听:听任。听任它自然发展与行动
[出处] 清·薛福成《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中国出洋之民数百万,粤人以佣工为较多,其俗里虽贱视之,尚能听其自便,衣食之外,颇积余财。”
[拼音] tīng rén chuān bí
[释义] 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出处] 《南史 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拼音] tīng qí zì liú
[释义]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出处] 《淮南子 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拼音]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
[释义]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出处] 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拼音]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释义]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出处]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拼音] xiáo huò shì tīng
[释义] 故意用假象或谎言迷惑人,使人分辨不清是非真伪
[出处]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这些人一般都打着所谓民主的幌子,很容易淆惑视听。”
[拼音] gǎn bù tīng mìng
[释义]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齐侯次于虢,燕人行成,曰:‘敝邑知罪,敢不听命!’”
[拼音] xī tīng zūn biàn
[释义] 一切由您的意思
[出处] 茅盾《如是我见我闻》:“那同志忿极而去,亦声言,‘悉听尊便,自寻活路。’”
[拼音] tīng tiān rèn mìng
[释义] 听:任凭;任:听凭;命:命运。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出处] 《孔丛子·鹗赋》:“听天任命,填厥所修。”
[拼音] 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拼音] xǐ ěr gǒng tīng
[释义] 见“洗耳恭听”。
[出处]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
[拼音] wàng yán wàng tīng
[释义] 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
[拼音] wēi yán sǒng tīng
[释义]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出处] 梁启超《米禁危言》:“我国民勿以吾为危言悚听也。”
[拼音] hài rén shì tīng
[释义] 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出处] 《隋书·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
[拼音] wēi cí sǒng tīng
[释义]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害怕
[拼音] tián mì dòng tīng
[释义] 悦人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