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ǐ jí tai huí
[释义] 见“否2极泰来”。
[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拼音] fǒu jí yáng huí
[释义] 犹言否极泰来。
[出处] 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
[拼音] rén shè shān fǒu
[释义]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出处] 《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拼音] tún juě fǒu sāi
[释义] 颠连困厄。
[出处] 宋·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
[拼音] jìn tuì kě fǒu
[释义]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出处] 《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拼音] huì máng pǐ sè
[释义] 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出处] 宋 朱熹《大学章句序》:“晦盲否塞,反复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