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ō jiǎo xū míng
[释义] 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出处] 宋 苏轼《满庭芳 或注警悟》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拼音] zhī míng dāng shì
[释义] 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
[出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图画相次于未央宫,第一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皆有功德,知名当世。”
[拼音] dǐng míng tì shēn
[释义] 犹言顶名冒姓。
[出处] 《西游记》第十五回:“顶名替身者取首级,交头互耳者取首级。”
[拼音] ěr míng diào lù
[释义] 饵:引诱;钓:诱取;禄:官吏的俸禄。指谋取官位和俸禄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因平素深恶,说这原非圣贤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奥,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
[拼音] fú míng xū lì
[释义]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若肯要灰心学道,可致神仙,何苦要碌碌尘埃,甘为浮名虚利所驱逐也。”
[拼音] zhòng wàng gāo míng
[释义] 拥有崇高的名望。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台省互改》:“唯顾泾阳宪臣以铨郎救辛总宪外谪,后再入吏部,最为创见,然重望高名,终不得志而去。”
[拼音] gàn míng fàn yì
[释义] 干犯名教和道义。
[出处] 清·李渔《奈何天·调美》:“谁想不前不后,刚刚是太老爷的同年。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这样干名犯义的事,如何做得!”
[拼音] gū jī xū míng
[释义] 沽激:矫情求誉;虚名:名不副实。指以伪装骗取名誉
[出处]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第22卷:“康节先公深达世务,不以沽激取虚名如此。”
[拼音] jí dì chéng míng
[释义]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出处]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拼音] zhú míng qū shì
[释义] 追求名声和权势。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世俗之人,交不论志,逐名趋势,热来冷去,见过不改,视迷不救。”
[拼音] míng zhǐ shēng máo
[释义] 名片纸磨得生了毛,字迹模糊了。比喻人的声誉下降,今不如昔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刘鲁风投谒所知,为典谒所阻,因有诗曰:‘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
[拼音] míng gōng dà bǐ
[释义] 名家的大手笔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
[拼音] ní míng shī shí
[释义] 拘守空名,不求实际。
[出处] 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九》:“夫其本圣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名失实而不敢加辨也欤!”
[拼音] qí míng bìng jià
[释义] 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
[出处]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拼音] qīng shǐ chuí míng
[释义] 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出处] 唐 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诗之八:“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贤自滞多。”
[拼音] shè lì gū míng
[释义] 谋取财利和名誉。
[出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张昉》:“乃迹寄林泉,心悬富贵,旦暮奔走,射利沽名而叩其中,且空空无当于用。”
[拼音] xíng kuī míng quē
[释义] 行:行为,德行。德行亏损,名声低下
[出处] 明·高则诚《琵琶记·丞相发怒》:“自小攻读,从来知礼,忍使行亏名缺。”
[拼音] xū míng bó lì
[释义] 虚:空;薄:淡泊。不慕虚名,不贪小利
[出处] 明·郭勋《雍熙乐府》第四卷:“彼也虚名薄利。任他人禄重官髙,橪指间朱颜昨日,急回头白发明朝。”
[拼音] chuí míng qīng shǐ
[释义]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拼音]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出处] 《管子 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 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