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éng xīn hé lì
[释义] 朋: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
[拼音] qíng tóu yì hé
[释义] 同“情投意合”。
[出处]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拼音] tóng chuán hé mìng
[释义]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一齐扯住了宗爷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
[拼音] tóng zhì hé dào
[释义] 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 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
[拼音] tóng xīn hé dǎn
[释义] 见“同心共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拼音] zòng héng kāi hé
[释义]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出处] 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拼音] wù jí yún hé
[释义] 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出处] 《晋书·舆服志序》:“张曜日之灵旄,骈罗列布,雾集云合者也。”
[拼音] dào tóng qì hé
[释义] 犹言道合志同。
[出处] 晋·陆云《失题》诗:“道同契合,体异心并。”
[拼音] ē yì gǒu hé
[释义] 阿:迎合,曲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阿意苟合,以说其上。”
[拼音] fǎn jīng hé dào
[释义] 见“反经合义”。
[出处] 明·徐渭《女状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权;矫诏诛羌,反经合道。”
[拼音] fēng tún wū hé
[释义]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出处] 宋 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蕞尔林胡,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必想边民夺挺以殴攘,亭长持绳而絷缚。”
[拼音] jì hé móu cóng
[释义] 谓计谋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纳。
[出处] 汉·蔡邕《释诲》:“计合谋从,己之图也;勋绩不立,予之辜也。”
[拼音] mào lí shén hé
[释义]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出处]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拼音] tóng xīn hé dé
[释义] 同“同心同德”。
[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拼音] tóng chén hé wū
[释义] 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出处] 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拼音] tōng shí hé biàn
[释义] 同“通权达变”。
[出处] 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立者非他,通时合变,不随俗为陈言者是已。”
[拼音] fēn jìn hé jī
[释义]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拼音] hòu yǎng qián hé
[释义] 仰:仰面朝天;合:弯身俯地。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拼音] qiè hé shí yí
[释义] 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拼音] ruò hé fú jié
[释义] 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出处] 《孟子 离娄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