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ào bù kě zhǎng
[释义] 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 《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拼音] jìn tuì kě fǒu
[释义]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出处] 《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拼音] kòu bù kě wán
[释义] 寇:盗贼;玩:习惯而不留心。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拼音]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
[释义]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拼音] liǎo bù kě jiàn
[释义] 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见。
[出处] 明 归有光《水利后论》:“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
[拼音] nù wā kě shì
[释义] 怒蛙:鼓足气的青蛙;式:通“轼”,车上伏手板。向鼓足气的青蛙致敬。比喻敬重勇士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
[拼音] qiǎng ér hòu kě
[释义]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
[拼音] wú shī bù kě
[释义] 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
[出处]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
[拼音] bù kě xiāng ěr
[释义] 见“不可向迩”。
[出处] 《左传·庄公十四年》:“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拼音] liǎo liǎo kě jiàn
[释义] 了了:了然,清楚。清清楚楚,完全可以看得见。
[出处] 金 元好问《客意》:“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拼音] lì lì kě kǎo
[释义] 指可以清清楚楚的找到依据所在。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卜子夏为修文郎,郭璞为水仙伯,陶弘景为蓬莱都水监,李长吉召撰白玉楼记,皆历历可考,不能尽数。”
[拼音] nìng kě qīng pín,bù zuò zhuó fù
[释义] 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招庆道匡》:“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拼音] qīng liè kě jiàn
[释义] 洌:水清。鉴:照。清澈得可以照见人影。
[出处] 冯牧《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拼音] xíng jì kě yí
[拼音] kě dīng kě mǎo
[释义] 恰好,不多不少,程度正适合
[拼音] fāng yuán kě shī
[释义] 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拼音] lóng duàn kě dēng
[释义] 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拼音] què yī bù kě
[释义] 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拼音] tong ke yan ye
[释义] 这种悲痛怎么能说得出呢?
[拼音] wáng kě nài hé
[释义] 无可奈何。谓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