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ān guì jiǔ kòu
[释义] 最敬重的礼节。叩:磕头。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拼音] kòu xīn qì xuè
[释义] 形容悲痛之极
[出处] 《宋书 武帝纪上》:“裕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启处者也。”
[拼音] kòu hūn wú jì
[释义] 叩:敲;阍:宫门;叩阍:鸣冤。指没办法申诉冤屈
[出处] 清·秋瑾《精卫石》第四回:“此恨怎消真可痛,叩阍无计欲呼天。”
[拼音] kòu shí kěn rǎng
[释义] 叩:敲打;垦:开垦。敲石挖土。指破土动工。
[出处]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千,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拼音] hū tiān kòu dì
[释义] 见“呼天抢地”。
[出处] 《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张浩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
[拼音] kòu hūn wú lù
[释义] 叩:敲。阍:宫门。无法敲到宫廷的门。形容百姓无处伸冤。亦作“叩阍无计”、“叩天无路”。
[出处] 《明史·翟凤翀传》:“大臣造膝无从,小臣叩阍无路。”
[拼音] kòu yuán tuī wěi
[释义] 追究其根源。
[出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第六卷:“徐昌毂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
[拼音] kòu tiān wú lù
[释义] 叩:敲;阍:宫门;叩阍:鸣冤。指没办法申诉冤屈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自小女被恶侯抢劫,叩天无路,逢人哭诉。”
[拼音] háo tiān kòu dì
[释义] 号:大叫;叩:敲击。大声呼天,以头撞地。形容极度悲痛
[拼音] jī qū kòu mén
[释义] 指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
[出处] 语出晋 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拼音] kòu mǎ ér jiàn
[释义]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拼音] kòu jiǎo shāng gē
[释义] 叩:敲击;商歌:悲凉的歌。敲打牛角唱低沉的歌。比喻用言语和歌声迎合人意
[出处] 《琴操》:“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
[拼音] níng qī kòu niú
[释义] 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
[拼音] jī qū kòu mén
[释义] 谓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駈,同“驱”。语本晋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