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 [释义]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 [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 [拼音] qián wú gǔ rén - [释义] 以前从来没人做过的;即空前未有的。 - [出处] 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拼音] wàn gǔ liú fāng - [释义] 好名声永远流传。万古:千秋万代;流:流传;芳:香;比喻好名声。 -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 [拼音] xī qí gǔ guài - [释义] 奇怪而罕见。 -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楔子:“还有许多骗局、拐局、赌局,一切希奇古怪。”  
- [拼音] wàn gǔ cháng qīng - [释义] 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万古:千秋万代;长青:像松柏那样永远苍翠。 - [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 [拼音] shí gǔ bù huà - [释义] 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 - [出处] 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 [拼音] wàn gǔ cháng cún - [释义] 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万古:千年万代永远;存:存在。 - [出处] 宋 晁补之《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  
- [拼音] hòu gǔ bó jīn - [释义] 在学术上重视、推崇古代的;轻视、鄙薄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 [出处] 宋 米芾《宝晋英光集 蚕赋》:“由斯而言,则予之功,非欲厚古而薄今,时之异也。”  
- [拼音] gǔ wéi jīn yòng - [释义] 指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使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出处] 毛泽东《书信选集 致陆定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拼音] xī qí gǔ guài - [释义] 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 [出处] 清邵梅臣《画耕偶录》:“稀奇古怪,我法我派。一钱不值,万钱不卖。”  
- [拼音] shì gǔ fēi jīn - [释义] 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且儒雅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 [拼音] mù gǔ bó jīn - [释义] 慕:羡慕,仰慕;薄:轻薄。指厚古薄今 - [出处]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音律》:“贵远贱近,慕古薄今,天下之通情也。”  
- [拼音] míng chuí qiān gǔ - [释义]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 [出处] 唐 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 [拼音] lí qí gǔ guài - [释义] 十分奇特少见 - [出处] 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  
- [拼音] kuàng gǔ wèi wéi - [释义] 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娇鸾百年长恨》:“吴江阙大尹接到南阳卫文书,拆开看时,深以为奇。此事旷古未闻。”  
- [拼音] gǔ lǐ gǔ guài - [释义] 怪异、奇特 - [出处] 林徽因《梅真同他们》第一幕:“可是差不多也就算是了,你知道当时的那些办法古里古怪的……”  
- [拼音] kuàng gǔ qí wén - [释义] 旷古:自古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未听到过的奇异的事情。 - [出处] 周作人《代快邮》:“五四运动以来的民气作用,有些人诧为旷古奇闻,以为国家将兴之兆。”  
- [拼音] diāo zuān gǔ guài - [释义] 刁钻:狡诈。为人行事狡诈怪僻。也形容问题、题目冷僻、怪异。 -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又各挂着一个粉漆牌儿,一个写着‘刁钻古怪’,一个写着‘古怪刁钻’。”  
- [拼音] kuàng gǔ wèi yǒu - [释义] 旷古:自古以来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来不曾有过。形容极为罕见。 - [出处] 《北齐书·王纮传》:“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  
- [拼音] liú fāng qiān gǔ - [释义] 指美名永远流传下去 - [出处] 《天地会诗歌选 金台开山歌》:“争回疆土功劳大,流芳百世永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