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ān liáng fā xiàn
[释义] 天良:人生来的良知。指人的良心又重新恢复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设或天良发现,自然要哭了。”
[拼音] máo fà sǒng lì
[释义] 毛发:头发和汗毛;耸:竖起。头发与汗毛竖起。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迄今思之,尚毛发悚立也。”
[拼音] fā yán yíng tíng
[释义]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拼音] kě fā yī jué
[释义] 真引人发笑。
[拼音] dǎn hán fā shù
[释义] 形容恐怖之极。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拼音] fèn fā yǒu wéi
[释义] 愤发:振作,兴起。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出处] 艾芜《云南在我的心地上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它教人关心国家和世界的大事;鼓舞年青人愤发有为,产生远大的志向。”
[拼音] yīng zī huàn fā
[释义] 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出处]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拼音] yī fā pò dì
[释义] 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出处] 《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拼音] yīng zī bó fā
[释义] 英勇威武,神采四溢
[出处] 赖少其《序》:“现在的画面上舍弃了两棵大黄桷树,把柏树从小改大,使其英姿勃发,昂首挺立。”
[拼音] zhěng zhuāng dài fā
[释义] 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请愿团还未启程北上,上海方面北军第四师整装待发的消息已传到浙江来。”
[拼音] shēng guān fā cái
[释义] 谓提升了官职,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总而言之,我不曾提挈侄儿子升官发财,是我的错处。”
[拼音] tī jiān fā fú
[释义] 摘:通“擿”,揭发;发伏:检举;伏:隐藏。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
[出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真摘奸发伏如神,皆此类也。”
[拼音] wò fā tǔ bǔ
[释义]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后因以“握发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
[出处]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
[拼音] chuō lì fèn fā
[释义] 见“踔厉风发”。
[出处]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
[拼音] tǔ bǔ wò fà
[释义] 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拼音] wén shēn jiǎn fā
[释义] 见“文身断发”。
[出处] 《韩诗外传》第八卷:“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文身剪发而后处焉。”
[拼音] tóu pí fā má
[释义] 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出处]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拼音] gōng xǐ fā cái
[释义] 恭喜:恭贺他人的喜事。恭祝你发财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我说道:‘恭喜发财呢!’”
[拼音] hóng yán bái fà
[释义] 颜:面容,脸色。头发花白,面色红润。形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指红颜少女和白发老翁
[出处] 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拼音] huò fā xiāo qiáng
[释义]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