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ān yuán wò zhé
[释义] 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不让车走。旧时用作挽留好官的谀词。
[出处] 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仕进》:“饯去任,当攀辕卧辙。”
[拼音] wáng xiáng wò bīng
[释义]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出处] 《晋书·王祥传》:“父母有疾,衣不解带……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拼音] wò bīng qiú lǐ
[释义] 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拼音] wò xuě mián shuāng
[释义] 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拼音] zuò wò bù lí
[释义] 谓时刻相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八回:“琼英从小聪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脱生,又举目无亲,见倪氏爱他,便对倪氏说,向邬梨讨了叶清的妻安氏进来。因此安氏得与琼英坐卧不离。”
[拼音] xíng zhù zuò wò
[释义] 指一举一动。
[出处] 《大承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
[拼音] bào huǒ wò xīn
[释义] 抱火:捧着火种;卧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处境险恶
[出处] 汉 贾谊《新书 数宁》:“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拼音] wò tà zhī cè
[释义] 侧:旁边。自己的床铺边。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距离很近
[出处] 宋·岳珂《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拼音] pān yuán wò zhé
[释义] 扳:通“攀”;辙:车迹。拉住车辕,躺在车道上挡车。指挽留眷恋好官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遂解官东归,百姓闻知,扳辕卧辙而留,泣声震地。”
[拼音] wò láng dāng dào
[释义] 当道:在路当中。路上躺着恶狼。形容前途凶险
[出处] 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国忧》:“那任他卧狼当道,暴虎逼人,扫尽江河影。”
[拼音] pán lóng wò hǔ
[释义]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 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拼音] wò bīng kū zhú
[释义] 卧冰:晋王祥卧冰求鱼事母;哭竹:楚人孟宗天寒求笋。指对父母十分孝顺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说到此处,就是卧冰哭竹,扇枕温衾,也难报答万一。”
[拼音] dǐ zú ér wò
[释义] 抵:碰撞,相触;抵足:脚挨着脚。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拼音] zuò wò zhēn zhān
[释义] 犹言如坐针毡。形容很不安宁。
[出处] 明·陈与郊《义犬》第四出:“狄灵庆得命回家,十分侥幸,只是心魂恍惚,坐卧针毡。”
[拼音] pán lóng wò hǔ
[释义] 盘;盘旋;屈曲。盘屈的龙;卧居的虎。常比喻隐藏的人才。
[拼音] hǔ wò lóng tiào
[释义]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出处] 南朝 梁 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拼音] niú yī bìng wò
[释义] 形容贫病交迫。
[出处] 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便羊裘归去,难留严子;牛衣病卧,肯泣王章?”
[拼音] mián yún wò shí
[释义] 比喻山居生活。
[出处] 唐刘禹锡《西山半若试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拼音] mián shuāng wò xuě
[释义] 睡卧于霜雪之中。形容在外劳苦。
[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也曾苦征恶战,眠霜卧雪,多有功勋。”
[拼音] dǎo jiē wò xiàng
[释义] 谓露宿街头。
[出处] 《水浒传》第二一回:“波子……看着宋江道:‘押司没事睬那乞丐做甚么?那斯一地里去搪酒吃,只是搬是搬非。这等倒街卧巷的横死贼,也来上门上户欺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