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释义]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拼音] bó xué duō cái
[释义]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拼音] bó wén qiáng jì
[释义]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拼音] dì dà wù bó
[释义]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拼音] páng zhēng bó yǐn
[释义]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出处] 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拼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 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拼音] bó lǎn qún shū
[释义]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拼音] bó dà jīng shēn
[释义]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出处]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拼音] bó cǎi zhòng cháng
[释义] 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拼音] bó xué duō wén
[释义]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 《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拼音] é guān bó dài
[释义] 峨:高;博:宽阔。高高的帽子;宽宽的衣带。后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拼音] bó cǎi zhòng yì
[释义] 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拼音] bó ér bù jīng
[释义]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拼音] bó lǎn wǔ chē
[释义]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拼音] xué shí yuān bó
[释义]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拼音] bó shī jì zhòng
[释义]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拼音] bó wén duō shí
[释义]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 《魏书 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拼音] bó lǎn gǔ jīn
[释义] 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拼音] bó xué qià wén
[释义]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出处] 《晋书 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拼音] tōng jīn bó gǔ
[释义]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