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àn gōng bàn dú
[释义] 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
[出处] 萧乾《落日》:“好容易有这么个半工半读的地方,你怎么一来就没长性——”
[拼音] bàn píng zǐ cù
[释义] 比喻稍有一点知识而知识并不丰富,略有一点本领而本领并不高强的人
[出处] 杨朔《我的改造》:“可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我,这些年转弯抹角的,直到现在还是个半瓶子醋。”
[拼音] huǐ yù cān bàn
[释义] 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出处] 梁启超《管子传·自序》:“管子亦毁誉参半。”
[拼音] bàn wén bàn bái
[释义] 亦作“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
[出处]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
[拼音] bàn xīn bàn jiù
[释义] 指不新不旧。
[出处] 《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次日,宝玉贾兰换了半新半旧的衣服,欣然过来见了王夫人。”
[拼音] bàn xīn bù jiù
[释义]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只见一个七八十岁的白须老儿,戴一顶牙色绒巾,穿一件半新不旧的褐子道袍。”
[拼音] bàn shēng bù shú
[释义] 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出处] 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
[拼音] sān gēng bàn yè
[释义]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出处] 《宋史 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拼音] hēi gēng bàn yè
[释义] 指深夜。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有好差使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
[拼音] bàn wén bù bái
[释义] 见“半文半白”。
[出处] 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来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语言,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
[拼音] 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
[释义]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出处] 刘江《太行风云》:“总是个糠菜半年粮哇,今年可要早动手,多按上两瓮豆叶菜。”
[拼音] tǔ mái bàn jié
[释义] 比喻活不了多久
[出处] 萧乾《皈依》:“别瞧我土埋半截儿,我还稀罕我这条老命呢。”
[拼音] bàn míng bàn àn
[释义] 光线不充足
[出处] 余华《活着》:“灯光在他脸上一闪一闪,那张脸半明半暗,他弓着背咳嗽连连。”
[拼音] yī nán bàn nǚ
[释义] 指一个子女,一个儿子或女儿。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拼音] bàn jié rù tǔ
[释义]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出处] 宋 苏轼《东坡志林》第12卷:“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
[拼音] bàn chóu mò chǎn
[释义] 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比喻没有一点办法
[出处] 孙中山《自序》:“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之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
[拼音] dōng nán bàn bì
[释义] 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出处] 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拼音] píngshēngbùzuòkuīxīnshì,yèbànqiāoménbùchījīng
[释义]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出处]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拼音] hēi tiān bàn yè
[释义] 指深更半夜
[出处] 马烽《三年早知道》:“一个老汉说:‘黑天半夜怕什么!红星社不会有人来。’”
[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释义] 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