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àn lù xiū xíng
[释义]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处] 参见“半路出家”。
[拼音] yī lín bàn zhǎo
[释义] 鳞:鱼类的鳞片。爪:鸟兽的脚趾。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
[出处] 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拼音] bàn shēng bàn shú
[释义]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出处] 元 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拼音] yī xīng bàn diǎn
[释义] 形容极少。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以为也许言语之间得罪了她,而她以为即使有一星半点的顶撞也犯不着这么客气。”
[拼音] bàn sǐ bàn huó
[释义]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拼音] xú niáng bàn lǎo
[释义] 指中年妇女虽不再娇美;但尚有风韵。后泛指有风韵的妇女已过中年。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
[出处] 《南史 后妃传下 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拼音] bàn miàn zhī jiù
[释义] 半面:见过面;旧:原先,引申为旧友。指只见过一面的旧交
[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拼音] bàn yí bàn xìn
[释义]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 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拼音] yī yán bàn yǔ
[释义]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拼音] bàn miàn zhī jiāo
[释义]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2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拼音] bàn dǒng bù dǒng
[释义] 不十分懂。
[出处] 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拼音] bàn bì shān hé
[释义]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 李光《集诗述感》:“半壁山河话战争,布衣空负鲁连名。”
[拼音] bàn bì hé shān
[释义]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处] 清 钮琇《觚剩 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拼音] bàn zhēn bàn jiǎ
[释义]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出处]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拼音] liáng le bàn jié
[释义] 比喻非常失望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黛玉听了,凉了半截。看紫鹃推门进来时,尚拿手帕拭眼。”
[拼音] bàn lǎo xú niáng
[释义]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出处]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拼音] bàn sǐ bàn shēng
[释义]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出处]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拼音] lì bèi gōng bàn
[释义] 指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 明 刘基《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拼音] bàn miàn bù wàng
[释义] 半面:见过面。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处] 《北齐书 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拼音] bàn tǔ bàn lù
[释义]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