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ì qióng lì jié
[释义] 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
[出处] 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凶乘祸鸠,势穷力竭,而投诸囚,以伏于幽。”
[拼音] shì bù kě wéi
[释义] 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
[出处]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俦诸将而语之。”
[拼音] rén dān shì gū
[释义] 人数少,力量单薄。
[出处] 京剧《猎虎记》第十场:“劫牢之后,倘若登州兵马杀来,我等人单势孤,只怕寡不敌众。”
[拼音] shì lì zhī jiāo
[释义]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拼音] dà shì suǒ qū
[释义]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出处]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拼音]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释义]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拼音] shì lì yǎn
[释义] 待人势利,势利的人
[出处] 钱钟书《围城》:“鸿渐才买了些回去,进旅馆时,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计的势利眼里。”
[拼音] shì zài bì xíng
[释义]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拼音] ná qiāng zuò shì
[释义] 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只当是抚台敷衍他的话,不免拿腔做势,添了许多自抬身价的话。”
[拼音] fù shì qū yán
[释义] 谓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出处] 明·无名氏《赠书记·奚妈辨本》:“朝庭一时无公道,我难道附势趋炎,把是非颠倒。”
[拼音] pò zhú zhī shì
[释义]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 《北史 周纪下 武帝》:“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
[拼音] dǐng zú zhī shì
[释义]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拼音] ná bān zuò shì
[释义] 装模作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凤姐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
[拼音] suí shí duó shì
[释义] 随:顺从;度:估量。根据当时的情况审度事势的发展趋向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4回:“可见凡事须随时度势,敢作敢为,方可转祸为福。”
[拼音] shí yí shì qiān
[释义] 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说甚么宦室门楣,寒士寻常,望若云霄;时移势迁,为地覆天翻,君去民逃。”
[拼音] yǐ shì yā rén
[释义] 以:凭借。凭借自己的权势去压制别人
[出处]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首先要对讨论和批评的问题研究清楚,绝不能以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以势压人,强词夺理。”
[拼音] xíng shì bī rén
[释义] 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出处] 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拼音] shēng shì xiōng xiōng
[释义] 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来势盛大凶猛的样子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骑或步,或弓或弩、马嘶人沸、声势汹汹。”
[拼音] lì jūn shì dí
[释义]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 《尹文子》:“两智不能相使,两贤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力。”
[拼音] shí yí shì yì
[释义] 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出处] 清 杭世骏《质疑 诸史》:“时移势易,踵事增华,亦不得独罪商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