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ān yáo dì dòng
[释义] 仿佛天快要塌下来;地将要陷下去似的。形容声势或威力强大的变化。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43回:“这场大战,真个是天摇地动,日色无光。”
[拼音] wéi rán bù dòng
[释义] 嵬然:高大的样子。形容高耸挺立,稳固而不为外力所动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
[拼音] fēng chuī cǎo dòng
[释义] 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出处]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拼音] yī jǔ yī dòng
[释义]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所有的行动。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拼音] wú dòng yú zhōng
[释义]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拼音] qīng cháo chū dòng
[释义] 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六章:“哪怕是一点最小的风吹草动,触及了蛛丝牵动了蛛网,便会立刻引起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们的倾巢出动。”
[拼音] xiàng jī ér dòng
[释义] 观察时机,看到适当机会立即行动。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宜刚宜柔,相机而动。”
[拼音] wén fēng bù dòng
[释义] 形容一点儿也不动,非常稳固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四回:“瞧了瞧,街门关紧,推了推,纹风不动。”
[拼音] shāng jīn dòng gǔ
[释义] 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打的来伤筋动骨,更疼似悬头刺股。”
[拼音] wàn tóu cuán dòng
[释义]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争着看。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时候虽早,那看榜的人,却也万头攒动。”
[拼音] chǔ chǔ dòng rén
[释义]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出处] 清 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拼音] ná dāo dòng zhàng
[释义] 泛指动武。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拼音] xīng bīng dòng zhòng
[释义] 同“兴师动众”。
[出处] 汉·张竦《为刘嘉作奏称莽功德》:“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拼音] dòng pò jīng xīn
[释义]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 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拼音] yī dòng bù dòng
[释义] 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
[出处] 王朔《浮出海面》:“我继续一动不动地凝视他们,这对可怜的情人实在无法保持冷静,松开嘴,忿忿地起身走了。”
[拼音] jìng jí sī dòng
[释义] 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拼音] xiān tiān dòng dì
[释义] 见“掀天揭地”。
[出处]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4章:“读其诗词,几无复为曾造作掀天动地大事业开拓于千古者也。”
[拼音] huān hū léi dòng
[释义] 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3回:“只听那梨花林边,一个大孩子领了八九个狂童,欢呼雷动。”
[拼音] shān yáo dì dòng
[释义] 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出处] 《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拼音] léi dòng fēng xíng
[释义]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出处]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