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ì xiǎo rèn zhòng
[释义]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出处] 《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拼音] tóng xīn jié lì
[释义] 见“同心戮力”。
[出处] 《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拼音] tóng dé xié lì
[释义]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出处] 铁郎《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使其万众一心,同德协力,共逐白山之兽,追还我黄帝之魂。”
[拼音] lì jìn shén wēi
[释义] 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3回:“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已使得力尽神危,忙命小丫头替他捶着。”
[拼音] lì bó cái shū
[释义] 薄:轻微;疏:粗疏。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初世为人,便要结识天下好汉,奈缘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
[拼音] mián lì bó cái
[释义] 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
[拼音] nǔ lì jiā cān
[释义] 努力多吃些饭
[出处] 《文选·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拼音] péng xīn hé lì
[释义] 朋: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
[拼音] qí xīn yī lì
[释义] 同“齐心协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
[拼音] qíng xiàn lì qū
[释义] 情:真实情况;见:通“现”,暴露。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出处] 《汉书 韩信传》:“今足下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情见力屈,欲战不拔,旷日持久,粮食单竭。”
[拼音] cái kuì lì chù
[释义] 指钱财缺乏,力量不足。
[出处] 《明史 赵炳然传》:“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
[拼音] fèi lì láo shén
[释义] 耗费力量和精神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若不肯投降,必当擒来,奉献兄长,亦不须用众头领张弓挟矢,费力劳神。”
[拼音] guǐ gōng shén lì
[释义] 形容技艺精巧超群,非人力所及
[出处] 元·郝经《赵州石桥》诗:“鬼工神力古未有,地维欲绝不钩连。”
[拼音] kǔ xīn jié lì
[释义] 竭:尽。费尽心思,使出了全部力量
[出处] 汉·贾谊《新书·权重》:“夫秦日夜深惟,苦心竭力,以除六国之忧。”
[拼音] kǔ xīn jí lì
[释义] 费尽心思,使出了全部力量
[出处] 宋·陆九渊《黄公墓志铭》:“为文操笔立成,藻思赡蔚,统记不紊,有苦心极力所不到者。”
[拼音] tóng xīn bì lì
[释义] 齐心尽力。
[出处] 《东观汉记·任隗传》:“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拼音] pí jīng jié l埇
[释义] 疲:疲倦;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出处] 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非文公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终至漏晦。”
[拼音] quán jūn lì dí
[释义] 见“权均力齐”。
[出处] 宋·苏轼《代滕甫论西夏书》:“其有能以地与众降者,即以封之……不出一年必有权均力敌内自相疑者。”
[拼音] quán jūn lì qí
[释义] 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不同心并力则不能自守,权均力齐又不相率,当推一人为将军,共全五郡,观世变动。”
[拼音] qióng xīn jù lì
[释义] 穷:尽。尽心尽力
[出处] 宋·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今夫穷心剧力,茫然日以雕刻为事,而不暇外顾者,其成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