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ǎ lì wú biān
[释义]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出处]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无边,通天达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拼音] wù lì wéi jiān
[释义] 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指财物来之不易。
[出处]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拼音] jīng qiáng lì zhuàng
[释义] 精力充沛
[拼音] tóng xīn hé lì
[释义]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拼音] jì qióng lì jí
[释义] 见“计穷力竭”。
[出处] 明·冯梦龙《情史类略·东御史妓》:“妓曰:‘然则君将何往?’东谓:‘计穷力极,终还家,功名事终直之耳。’”
[拼音] kēng qiāng yǒu lì
[释义]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 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拼音] liàng lì duó dé
[释义]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拼音] lì qū jì qióng
[释义] 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
[出处] 《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拼音] lì bù cóng yuàn
[释义] 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够不上
[出处] 《晋书·刘琨传》:“徒怀愤踊,力不从愿,惭怖征营,痛心疾首。”
[拼音] quǎn mǎ zhī lì
[释义] 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拼音] qí xīn bìng lì
[释义]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拼音] ài rì xī lì
[释义] 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且志士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拼音] gōng tǐ lì xíng
[释义] 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
[拼音] jū gōng jìn lì
[释义] 见“鞠躬尽瘁”。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拼音] xiào quǎn mǎ lì
[释义] 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出处] 《水浒传》第八二回:“臣旧岁统率大军前去征进,非不效犬马力,奈缘暑热,军士不伏水土。”
[拼音] lì bó cái shū
[释义] 薄:轻微;疏:粗疏。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初世为人,便要结识天下好汉,奈缘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
[拼音] mián lì bó cái
[释义] 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
[拼音] nǔ lì jiā cān
[释义] 努力多吃些饭
[出处] 《文选·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拼音] péng xīn hé lì
[释义] 朋: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
[拼音] qí xīn yī lì
[释义] 同“齐心协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