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ǐng lì xiàng zhù
[释义] 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出处]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5章:“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理应鼎力相助。”
[拼音] fèi lì láo xīn
[释义] 耗费气力和心思。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拼音] tóng xīn lù lì
[释义] 指齐心合力。
[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拼音] lì jūn shì dí
[释义]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 《尹文子》:“两智不能相使,两贤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力。”
[拼音] yī lì chéng dāng
[释义] 独自负责。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拼音] huí tiān wú lì
[释义]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出处] 清 冯起凤《昔柳摭谈 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拼音] wéi lì shì shì
[释义] 谓竭尽己力而为。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惟力是视。”
[拼音] nián lǎo lì shuāi
[释义] 年事已高,身体衰弱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9回:“因他年老力衰,将买卖收了,临别时就将此楼托付我了。”
[拼音] fèi xīn láo lì
[释义] 指既操心又费力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4回:“三个妖魔,也费心劳力的来报遭信。”
[拼音] dú lì nán zhī
[释义] 独:单独。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23回:“那吕珍探知援兵已散,思量独力难支,便开门冲阵逃走。”
[拼音] jì jìn lì qióng
[释义] 穷: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出处] 《周书 韦孝宽传》:“齐人历年赴救,丧败而反,内离外叛,计尽力穷。”
[拼音] gōng lì xī dí
[释义]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的功夫、力量;不相上下。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分高低。
[出处]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拼音] liàng lì ér wéi
[释义]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出处] 《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拼音] shǎo qì wú lì
[释义] 气不壮,没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那女儿认得他父亲的声音,才少气无力的应了一声道:‘爹爹,我在这里哩。’”
[拼音] lì jié shēng sī
[释义] 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
[出处] 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结论》:“度未有不索然气沮,力竭声嘶,一蹶再蹶,而吾丧我者。”
[拼音] cāng bái wú lì
[释义]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出处] 朱自清《历史的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那也不免外强中干。”
[拼音] chuī huī zhī lì
[释义]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拼音] jīn pí lì juàn
[释义] 犹言筋疲力尽。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安贫乐道法》:“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
[拼音] jì qióng lì jìn
[释义]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出处] 南朝 梁 萧绎《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拼音] kǒng wǔ yǒu lì
[释义] 形容人很有力气。
[出处] 《诗经 郑风 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