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ǒu shēng lì liàng
[释义] ①原指军队中的兵员和马匹。亦泛指有战斗力的部队。②指充满活力的力量。
[出处] 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拼音] jù lǐ lì zhēng
[释义] 据:依据;按照。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拼音] bù zì liàng lì
[释义]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拼音] tōng lì hé zuò
[释义]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拼音] shēng sī lì jié
[释义]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 《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拼音] lì suǒ néng jí
[释义]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出处] 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拼音] jīng lì chōng pèi
[释义]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拼音] lì suǒ bù jí
[释义]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出处] 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拼音] jīng pí lì jìn
[释义] 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拼音] jìn lì ér wéi
[释义] 尽:全部用出;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拼音] shēn qiáng lì zhuàng
[释义] 身体强健;精力旺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拼音] xīn lì jiāo cuì
[释义] 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交:齐;瘁:过度的劳累。
[出处]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拼音] qí xīn hé lì
[释义]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拼音] zì bù liàng lì
[释义]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拼音] nián qīng lì zhuàng
[释义] 壮:健壮。年纪轻;身体好;力气大。
[出处] 骆宾基《千人塔下的声音》:“我立即走过去,因为我年轻力壮。”
[拼音] lì bù néng zhī
[释义] 力量不能支撑。表示事到危难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
[出处]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拼音] xīn yú lì chù
[释义] 心里很想干;但力量够不上。
[出处] 宋 朱熹《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邻家有李永者,尚气节,雅敬慕公,察公养亲之意有余而力不足,请助公以经纪,公亦信之不疑,竭赀付之一不问。”
[拼音] lì pái zhòng yì
[释义] 力:竭力;排:排除;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或驳倒各个人的议论;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出处] 宋 苏辙《上皇帝书》:“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众议,使臣得不遂弃于世。”
[拼音] lì bù shèng rèn
[释义] 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
[出处] 《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拼音] ruǎn ruò wú lì
[释义] 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
[出处] 巴金《我的故事》:“你看我是一个多么软弱无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