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ī tóu gài liǎn
[释义] 劈:正对着;冲着;盖:蒙;压下来。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形容来势凶猛;不容躲避。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晃盖喝道:‘你既不做贼,如何拿你在这里?’夺过士兵手里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拼音] pī lǐ pā lā
[释义] 象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出处]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支盒子枪抢先从窗眼里打着斤斗蹦出来,紧接着劈里啪啦,一支支大枪扔了一地。”
[拼音] pī fēng zhǎn làng
[释义] 冲破风浪。
[出处] 《人民日报》1976.6.25:“在西沙保卫战中,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驾着战舰,劈风斩浪,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拼音] pī tóu pī nǎo
[释义] 正对着头部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拼音] tiān dǎ léi pī
[释义]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回:“我在嫂子面前,若有一句谎话,天打雷劈!”
[拼音] pī pī pā pā
[释义] 形容爆裂、拍打的声音
[出处] 林海音《城南旧事》:“雨声那样大,劈劈啪啪地打落在砖地上,地上的雨水越来越多了。”
[拼音] pī tóu pī liǎn
[释义] 劈:正对着,冲着。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很猛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金二员外来亲近他时,被他劈头劈脸,抓有几个血痕。”
[拼音] pī jīng zhǎn jí
[释义] ①砍伐荆棘。②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出处]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你可曾望到啊,灯光下:好像举起南泥湾劈荆斩棘的镢头?”
[拼音] fēn chāi pī fèng
[释义] 见“分钗断带”。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县令]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钗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慨愆。’”
[拼音] pǐ liǎng fēn xīng
[释义] 劈:分开;星:秤杆上的小点子。指过分计较微薄小利
[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那时昧己瞒心,劈两分星,细切薄批。”
[拼音] pī tiān gài dì
[释义] 划破天空,笼罩着大地,形容声势浩大
[拼音] fēn fēng pǐ liú
[释义] 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出处]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2回:“燕公真爽快,真是分风劈流的话,我们就算决定了。”
[拼音] pī kōng pān hài
[释义] 劈空:什么都没有;扳:通“攀”,牵扯。毫无根据地栽赃陷害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与众人不曾识面,不知何人仇恨,指使劈空扳害。”
[拼音] tiáo jiě zhī pī
[释义] 谓细致部析。
[出处] 清·恽敬《舅氏清如先生墓志铭》:“读书条解支劈,凿虚蹑空,旁扶曲导,必窥意理之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