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ēng tūn huó bō
[释义] 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或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出处] 唐 刘肃《大唐新语 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拼音] bō jiǎn chōu sī
[释义] 剥:去掉外层。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出处] 朱光潜《艺文杂谈 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
[拼音] chōu jīn bāo pí
[释义] 形容剥削压迫非常残酷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可知那州县老爷们比娼妓还要下贱!遇见驯良百姓,他治死了还要抽筋剥皮,锉骨扬灰。”
[拼音] bō pí chōu jīn
[释义] 剥:去掉壳。形容对人恨之入骨或为人极端凶残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2回:“梅山猴头,焉敢弄术!拿住你定要剥皮抽筋!”
[拼音] bō fū zhī tòng
[释义] 剥:剥去。肤:皮肤。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
[出处] 《周易 剥》:“剥床以肤,凶。”
[拼音] huó bāo shēng tūn
[释义] 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
[出处] 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拼音] bō jí bì fù
[释义] 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出处] 陈其美《致黄克强书》:“剥极必复,否极必泰,循环之理,不减毫发。”
[拼音] qiāo gǔ bāo suǐ
[释义] 犹敲骨吸髓。
[出处] 《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拼音] zhòng lì pán bō
[释义] 盘剥:指放债辗转剥削。用高利贷的方式进行残酷剥削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你父亲所为,固难谏劝,那重利盘剥,究竟是谁干的?”
[拼音] bō jí jiāng fù
[释义] 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出处] 清 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隋炀帝艳情篇什,同符后主,而边塞诸作,铿然独异,剥极将复之候也。”
[拼音] hù bō tòng chuāng
[释义] 比喻互揭阴私。
[出处] 《醒世缘弹词》第十回:“潘大娘说林老太婆的媳妇结识戏子,林老太婆说潘大娘偷和尚,彼此互剥痛疮。”
[拼音] fēng yǔ bō shí
[释义] 剥蚀:物体受侵蚀而损坏。物体受风雨的侵蚀而损坏
[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四卷:“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
[拼音] chōu sī bāo jiǎn
[释义] 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