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āo shì zhì yí
[释义] 犹言因事制宜。
[出处]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世俗岁殊,时变日化,遭事制宜,因时而移,旧之非者,何可放焉!”
[拼音] zāo shí zhì yí
[释义] 犹言因时制宜。
[出处] 《隋书·经籍志一》:“遭时制宜,质文迭用,应之以通变,通变之以中庸。”
[拼音] quán shí zhì yí
[释义] 斟酌形势随机应变。
[出处] 汉·王充《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拼音] liàng ruì zhì záo
[释义] 见“量凿正枘”。
[出处] 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
[拼音] lín wēi zhì biàn
[释义] 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拼音] cùn xiá zhì lún
[释义] 喻控制事物的关键虽小而极重要。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拼音] shén qiān guǐ zhì
[释义] 谓受到多方面牵制而不能任意行事。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非若诗赋古文,容易得意疾书,不受神牵鬼制者。”
[拼音] guǐ xíng qí zhì
[释义] 奇特、怪异的形体。
[出处]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原书》:“若钟鼎所采,自是春秋、战国时各国书体,故诡形奇制,与《苍颉篇》不同也。”
[拼音] hóng piān jù zhì
[释义] ①杰作。敬称他人的作品。②规模宏大的著作。
[出处] 清·叶迁琯《吹网录·魏太和铜熨人款识》:“观察所征鸿篇钜制已多。”
[拼音] rú fǎ pào zhì
[释义] 依照成法,砲制中药。比喻照样仿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