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óng zhōng yú lì
[释义] 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拼音] tān cái hào lì
[释义] 指贪恋钱财和利益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为壮观孟州,增添豪侠气象。”
[拼音] jiàn lì sī yì
[释义]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拼音] yú rén dé lì
[释义] 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拼音] yú wēng dé lì
[释义] 见“渔人得利”。
[出处]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5回:“趁着潮州兵将赴调,我乘空袭了城池,岂不是渔翁得利?”
[拼音] gè yǒu lì bì
[释义] 各:各自;弊:害处。指事物的作用有好处也有坏处
[出处] 刘少奇《论党内斗争》:“这些办法,这些道路,对我们当时情况又各有利弊。”
[拼音] dì jìn qí lì
[释义] 尽:全部;利:利益。指土地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用
[出处]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拼音] wéi lì shì mìng
[释义] 犹言惟利是图。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拼音] wéi lì shì cóng
[释义] 从:追逐。一心求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出处] 北魏·魏收《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狡猾反覆,唯利是从,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拼音] líng yá lì chǐ
[释义] 伶:聪明,乖巧;利:流利,锋利。口齿流利。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袭人本来老实,不是伶牙利齿的人,薛姨妈说一句,他应一句。”
[拼音] cùn lì bì dé
[释义]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出处]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拼音] qū lì bì hài
[释义] 趋:奔向。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
[出处] 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拼音] bù zhī lì hài
[释义]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拼音] qiǎo yán lì kǒu
[释义]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出处]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拼音] fú míng bó lì
[释义]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出处] 宋 赵师侠《扑蝴蝶》:“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拼音] fú guó lì mín
[释义] 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拼音] lì bù kuī yì
[释义]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出处] 《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拼音] juān dī wēi lì
[释义] 涓:细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出处] 《新编五代史评话 晋史》卷上:“贪取涓滴之微利,而自弃丘山之大功乎!”
[拼音] rǎng quán duó lì
[释义] 犹言争权夺利。
[出处]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拼音] jì dé lì yì
[释义] 指人们或集团已经获得的,法定的某种特别权益
[出处]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属于边区管辖地域内,一切已经分配过的土地房屋和已经废除过的债务,本府本处当保护人民既得利益,不准擅自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