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éng bài lì dùn
[释义]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拼音] lì hài dé shī
[释义] 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出处]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拼音] zhēng míng duó lì
[释义] 争夺名位和利益。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拼音] zuò shōu qí lì
[释义] 坐:不动。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拼音] wú lì kě tú
[释义] 图:谋取。没有利益可谋求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两样事业,一时都无利可图,完全是为了公益,我开典当是为方便穷人。”
[拼音] míng lì shuāng shōu
[释义] 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但愿吾兄从此一帆风顺,升官发财,各式事情都在此中生发,真是名利双收,再好没有。”
[拼音] wéi lì shì qū
[释义] 见“惟利是图”。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若以罪之大小而论,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岂知善恶果报之道。”
[拼音] tān cái hào lì
[释义] 指贪恋钱财和利益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为壮观孟州,增添豪侠气象。”
[拼音] běn xiǎo lì wēi
[释义]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出处]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拼音] lì hài xiāng guān
[释义] 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出处]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拼音] bì duō lì shǎo
[释义] 指弊端超过有利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8章:“从咱们的安全上想,可是弊多利少啊!”
[拼音] wēi xié lì yòu
[释义] 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
[出处] 李乔《欢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胁利诱下,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鬼混下去。”
[拼音] lì chǐ líng yā
[释义] 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拼音] líng yá lì chǐ
[释义] 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出处] 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拼音] qiú míng qiú lì
[释义] 追求名利
[出处] 宋·孙惟信《水龙呤·除夕》:“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拼音] jiàn lì sī yì
[释义]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拼音] xiǎo yǐ lì hài
[释义] 晓: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
[出处] 《北齐书 薛修义传》:“遂轻诣垒下,晓以利害。”
[拼音] cóng zhōng yú lì
[释义] 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拼音] lì jǐ sǔn rén
[释义]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君当传与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
[拼音] sǔn jǐ lì wù
[释义] 损:贬损;物:自己以外的人。克制自己,利于别人
[出处] 《周书·孝义传序》:“则温枕扇席,无替于晨昏;损己利物,有助于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