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ì hài yōu guān
[释义] 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出处]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拼音] dì lì rén hé
[释义] 地利:地理条件优越;人和:得人心;人心齐。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拼音] dà jí dà lì
[释义]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出处]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拼音] lì yòu wēi xié
[释义] 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但是他们经不起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
[拼音] tān lì wàng yì
[释义] 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拼音] lì chǐ néng yá
[释义] 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出处] 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妮子使着呵,早妆聋做哑。泼贱才,堪人骂,再休来利齿能牙。”
[拼音] yì guó lì mín
[释义]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出处] 《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拼音] wéi lì fù míng
[释义] 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
[出处] 汉·王充《论衡·答佞》:“上世列传,弃宗养身,违利赴名,竹帛所载。”
[拼音] jū lì sī yì
[释义] 指临财不苟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拼音] quán héng lì bì
[释义] 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出处]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拼音] wéi lì shì tú
[释义] 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拼音] wēi pò lì yòu
[释义] 既用暴力威胁、诱惑;又用名利强迫。指软硬兼施。诱:诱惑。
[出处] 宋 王灼《颐堂文集 卷三 李仲高石君堂》诗:“利诱威胁拟夺去,仲高誓死君之侧。”
[拼音] yíng tóu wēi lì
[释义]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出处]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拼音] yǒu lì kě tú
[释义] 图:谋取。有利益可谋求。
[出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图,可否即允照办。”
[拼音] bó lì duō xiāo
[释义] 单个产品或商品赢利少,靠售出数量很大赚钱
[出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采取薄利多销、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一般略有补贴。”
[拼音] shì lì yǎn
[释义] 待人势利,势利的人
[出处] 钱钟书《围城》:“鸿渐才买了些回去,进旅馆时,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计的势利眼里。”
[拼音] xiū jiù lì fèi
[释义] 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指厉行节约。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废《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拼音] fèi wù lì yòng
[释义] 废物:无用的东西。让没有用的东西发挥它的作用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浅识者或当誉为废物利用,而其实乃洪水之祸源,可叹。”
[拼音] rè zhōng míng lì
[释义] 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
[出处] 林语堂《论幽默》:“看人栖栖皇皇热中名利,而自己却清闲超逸,于是也笑了。”
[拼音] lì hài dé shī
[释义] 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出处]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