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ú ráo zhī jiàn
[释义]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出处]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拼音] fēi chú wǎn sù
[释义] 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刍挽粟。”
[拼音] fǎn qiú fù chú
[释义]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拼音] tǔ lóng chú gǒu
[释义]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拼音] fēi mǐ zhuǎn chú
[释义] 犹言飞刍挽粟。
[出处] 《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拼音] bái fàn qīng chú
[释义]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