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ù kōng yī qiè
[释义] 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拼音] yǎo yá qiè chǐ
[释义]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拼音] bù qiē shí jì
[释义] 不符合实际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拼音] qiè chǐ tòng hèn
[释义] 牙齿互相摩擦。形容愤恨到了极点。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拼音] qiè fū zhī tòng
[释义] 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拼音] yī dāo qiē
[释义]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世界上的事,没有一刀切的时候,没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满的时候。”
[拼音] qiē cuō zhuó mó
[释义] 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石;磨:指加工石头。原指对玉石、象牙等的细加工;现指讨论问题;取长补短。
[出处] 汉 王充《论衡 量知篇》:“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拼音] qiè zhòng shí bì
[释义]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弊:弊病。刚好击中现时的弊病;比喻批评时事能击中要害。
[出处] 宋 苏舜钦《诣匦疏 景祐五年》:“旬余日来,闻颇有言事者,其间岂无切中时弊,而绝不闻朝廷从而行之。”
[拼音] dòng chá yī qiè
[释义] 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拼音] bù gù yī qiè
[释义] 顾:顾惜,眷顾。什么都不顾
[出处] 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拼音] qiè qiè xì yǔ
[释义] 切:通“窃”;切切:暗中,私下。低声交谈
[出处] 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元年》:“虽判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
[拼音] nù mù qiè chǐ
[释义] 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
[出处] 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拼音] pì nì yī qiè
[释义] 形容非常高傲,看不起任何人。
[出处]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惟性气高傲,不欲下人,才具素长,睥睨一切,当世名公巨卿,鲜有入其目者。”
[拼音] qíng zhēn yì qiē
[释义] 谓情意十分真切。
[出处] 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拼音] ào nì yī qiè
[释义]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傲慢藐视一切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他当红的时候,是傲睨一切的,多少同寅,没有一个在他眼里的。”
[拼音] qiē shēn tǐ huì
[释义] 指自身遇到的经验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63章:“团支书这几句话,是她这一程子的切身体会。”
[拼音] qiē hé shí jì
[释义] 指想法或做事合乎实际情况
[出处] 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做一切工作,必须切合实际。”
[拼音] qiè qiè shí shí
[释义] 踏踏实实,确实具体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七回:“你来倒是切切实实的做两首罢!”
[拼音] qiè gǔ zhī chóu
[释义] 形容仇恨极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文秀乃切骨之仇,日夜在心,故此一经眼,即便认得。”
[拼音] bù xī yī qiè
[释义] 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张彪就像扑灭荒火一样,不惜一切地正在大搞抄家、分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