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ēng ài fēn míng
[释义] 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出处] 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拼音] fēn chuáng tóng mèng
[释义] 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
[出处] 清·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龌龊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分床同梦。”
[拼音] fēn fáng jiǎn kǒu
[释义] 亦作“分身减口”。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谓分房减口或分身减口。
[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如今为这六料不收,上司言语,着俺分房减口。兄弟你守着祖业,俺两口儿到他邦外府,赶熟去来。”
[拼音] fēn jiā xī chǎn
[释义] 见“分烟析产”。
[出处] 《文汇报》1984.9.19:“周善腾想:‘现在社会上因分家析产引起矛盾激化的事例很多,这起纠纷若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拼音] fēn máo cì tǔ
[释义] 亦作“分茅锡土”。分茅列土。
[出处] 清·李渔《夺锦楼》:“不止分茅赐土,允宜并位于中宫。”
[拼音] fēn sān bié liǎng
[释义] 同“分星擘两”。
[出处] 老舍《牛天赐传》二十:“更使他惭愧的是,他分三别两,谁的是谁的。”
[拼音] fēn shēn jiǎn kǒu
[释义] 见“分房减口”。
[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今有迫于人口多者,每有分身减口之语。”
[拼音] qù jiù zhī fēn
[释义] 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拼音] fēn xīng bō liǎng
[释义] 犹言斤斤计较。
[出处] 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三折:“我两个跟着你们背后接坐碗儿吃也罢,你怎么这般分星拨两的。”
[拼音] fēn xíng gòng qì
[释义] 见“分形同气”。
[出处] 《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拼音] fēn xíng lián qì
[释义] 见“分形同气”。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拼音] fēn yān xī shēng
[释义] 见“分烟析产”。
[出处] 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如本地分内人户分烟析生,即各据户眼定差,或外来人户典买到本社田地,亦许收入差充弓箭社户。”
[拼音] fèn qiǎn yuán bó
[释义] 分:情分,缘分。指缘分浅薄
[出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身未到,心先到,分浅缘薄,有上梢没下梢。”
[拼音] fēn gān jué shǎo
[释义] 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拼音] yàn yǐng fēn fēi
[释义] 比喻两相分离。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甚而雁影纷飞,涕空沾于荆树,鸾胶再觅,变遂起于芦花。”
[拼音] gān pín shǒu fēn
[释义] 甘贫:甘愿贫困。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甘受贫困,遵守本分。
[出处] 明·无名氏《吴起敌秦》:“止不过闭户读书,甘贫守分,中心无愧。”
[拼音] hán shòu fēn xiāng
[释义] 见“韩寿偷香”。
[出处] 后蜀·欧阳炯《春光好》词:“虽似安仁掷果,未闻韩寿分香。”
[拼音] huà tǔ fēn jiāng
[释义] 指划分疆域而治。
[出处] 清 鲁一同《正统论》:“高光崛起,李赵彷徨,魏晋盗窃,秦隋强梁,偏安割据,画土分疆,无所拘滞,安所纷扰哉。”
[拼音] méi mù fēn míng
[释义] 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容貌清楚。形容面容端正清晰
[出处] 杨朔《泰山极顶》:“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
[拼音] mù bié huì fēn
[释义] 指分门别类
[出处] 明 宋濂《丽水黄府君墓铭》:“习五经约知其说,尤深于《易》,旁通诸家言,目别汇分,咸得其统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