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á dāo nòng zhàng
[释义] 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拼音] fàng xià tú dāo
[释义]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拼音] dāo bǐ zhī lì
[释义]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拼音] dāo bǐ lǎo shǒu
[释义]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出处]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拼音] xiào zhōng yǒu dāo
[释义]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出处] 唐·白居易《天可度》诗:“看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拼音] dāo guāng xuè yǐng
[释义] 形容血腥的杀戮。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汉三镇,自北伐以来,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
[拼音] dāo gēng huǒ yún
[释义] 犹刀耕火种。
[出处] 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拼音] kuài dāo duàn luàn má
[释义] 快:锋利。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
[出处]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拼音] dāo guò zhú jiě
[释义]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
[拼音] chí dāo dòng zhàng
[释义] 持:拿。杖:木棒。指动武。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谁闹来着?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
[拼音] zhuī dāo zhī lì
[释义]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出处] 《后汉书 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拼音] xīn rú dāo jù
[释义] 犹心如刀割。
[出处]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二折:“不刺则俺这歹名儿怎地了,惊急列心如刀锯,颤笃速身如火燎。”
[拼音] mài dú mǎi dāo
[释义] 谓出卖耕牛,购买武器去从军。
[出处]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又何必劳民动众,卖犊买刀?”
[拼音] qiāng lín dāo shù
[释义] 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出处] 清·无名氏《木兰从军·陷阵》:“来见这,枪林刀树,杀人如麻。”
[拼音] mì lǐ cáng dāo
[释义] 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却藏着害人之心
[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
[拼音] huǒ nòu dāo gēng
[释义]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出处] 唐·罗隱《别池阳所居》诗:“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拼音] gōng zhé dāo jìn
[释义] 比喻战斗力没有了,无法可想。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日拟打罗山寨,弓折刀尽。”
[拼音] dāo shān xuè hǎi
[释义] 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拼音] dāo tóu jiàn shǒu
[释义] 极喻危险的境遇。
[出处] 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舆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头剑首度冬春,欲杀何当有百身。”
[拼音] nú mǎ qiān dāo
[释义] 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
[出处] 《后汉书·隗嚣传》:“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马铅刀,不可强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