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i rén zhuō dāo
[释义] 指代人作事或写文章。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拼音] èr bǎ dāo
[释义]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
[拼音]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释义]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拼音] héng dāo yuè mǎ
[释义] 犹言横戈跃马。
[出处]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
[拼音]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
[释义]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拼音] dāo bǐ lì
[释义]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拼音] mài dāo mǎi niú
[释义] 刀:武器。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刘昆宰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卖刀买牛。”
[拼音] xiǎo shì niú dāo
[释义] 稍微用一下宰牛的刀。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
[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簿书钱谷之余,小试牛刀,敢谓爱民如子弟。”
[拼音] qǐng rén zhuō dāo
[释义] 捉刀:指代人作文。代人做事或写文章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拼音] duǎn dāo zhí rù
[释义] 比喻开门见山,直截爽快。
[出处]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一:“我们可以短刀直入地便看定一个社会的真实相,而且还可借以判明以前的旧史料一多半都是虚伪。”
[拼音] zhēn dāo zhēn qiāng
[释义] ①真实的刀枪。②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出处] 老舍《龙须沟》第二幕:“他们在这儿,不是先给孩子们糖吃,然后才真刀真枪的一杀杀一大片?”欧阳山《苦斗》三八:“你知道么?人家是拿真刀真枪的。不比我们光拿铁笔、扁担。”
[拼音] wèi dāo bì jiàn
[释义] 畏:害怕,畏惧。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出处]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拼音] mǎi dú mài dāo
[释义] 犹言卖剑买牛。
[出处] 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买犊卖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
[拼音] tūn dāo guā cháng
[释义] 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出处] 《南史 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拼音] fēng dāo guà jiàn
[释义]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出处] 《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刀挂剑。”
[拼音] mó dāo huò huò
[释义] 霍霍:摹拟磨刀的东西。霍霍地磨刀。原指响亮的磨刀;准备宰杀。现多指准备杀人或发动战争。
[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拼音] wàn guǎ qiān dāo
[释义] 剐:割肉离骨。古代的凌迟的酷刑。形容人的罪恶重大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将那厮万剐千刀,切莫轻轻地素放了。”
[拼音] dāo bǐ lǎo shǒu
[释义]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出处]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拼音] dāo bǐ zhī lì
[释义]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拼音] ná dāo nòng zhàng
[释义] 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