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è gè jī pò
[释义] 各个:逐个;击:攻。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
[出处]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
[拼音] dà sì gōng jī
[释义] 用不实或过分之辞对人大加攻击
[拼音] gǔ jī jiān mó
[释义]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临葘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拼音] nèi wài jiā jī
[释义] 夹:从两方面来的。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台儿庄正面之敌,经我军于六日夜开始总攻,内外夹击……尚据险顽抗,战况之烈,空前未有。”
[拼音] fēng chí diàn jī
[释义] 形容迅速出击。
[出处] 《六韬 龙韬 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击,不知所由。”
[拼音] tuò hú jī suì
[释义]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拼音] sì miàn chū jī
[释义] 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出处] 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总之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
[拼音] àng yú xiāng jī
[释义] 比喻一家人争吵。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此后自然该益发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几分伉俪,把午间那番盎盂相击化得水乳无痕。”
[拼音] jī gū mó jiān
[释义] 形容车马众多。
[出处] 《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
[拼音] tuò hú jī quē
[释义] 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拼音] tiān dǎ léi jī
[释义] 雷击:雷电杀伤。比喻不得好死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5回:“小人若是哄老爷,小人叫天打雷击了。”
[拼音] ěr rǔ mù jī
[释义]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明 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拼音] jī qí bù yì
[释义] 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
[出处] 《孙子·虚实》:“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三国·魏·曹操注:“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
[拼音] qiāo jīn jī yù
[释义] 见“敲金击石”。
[出处] 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
[拼音] fēng xíng diàn jī
[释义] 形容气势迅猛。
[出处] 《隋书·扬谅传》:“文安请为前锋,王以大军继后,风行电击,顿于霸上,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
[拼音] mó jiān jī gǔ
[释义]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拼音] tóu luǎn jī shí
[释义]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4卷:“所谓以羊将狼,投卵击石,幸而不用,何过望哉!”
[拼音] dōng shēng xī jī
[释义] 犹言声东击西。扬言要攻此方,实际却攻彼方。
[出处] 明·李东阳《喻战送李永敷南归》:“子知战乎……神出鬼没,东声西击,变化而无常者,用也。”
[拼音] fēng qū diàn jī
[释义] 形容迅速出击。同“风驰电击”。
[出处] 《宋书 谢晦传》:“散骑常侍、骁骑将军段宏铁马二千,风驱电击,步自竟陵,直至鄢郢。”
[拼音] fēn jìn hé jī
[释义]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