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ū jiàng rù xiàng
[释义]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出处] 北魏《元英墓志》:“出将入相,朝望攸居。”
[拼音] chū rén yì biǎo
[释义] 表:外。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出处] 《陈书 袁宪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每有新议,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
[拼音] chōng kǒu ér chū
[释义] 不加思索;随口说出。多指说话失于检点。
[出处] 宋 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拼音] chāo qún chū zhòng
[释义] 指超出众人。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回:“女郎题句,也有超群出众的。”
[拼音] chū mò wú cháng
[释义] 出:出现;没:隐没;无常:没有常规。忽而出现;忽而隐藏;没有一定的规律;令人无法捉摸。也作“出没不定”。
[出处] 宋 王十朋《王忠文公集 论广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没无常,尤为濒海州县之患。”
[拼音] chū rén yì wài
[释义] 超出人们的意料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所以天下事往往有出人意外的。”
[拼音] chū shuǐ fú róng
[释义] 芙蓉:荷花。刚露出水面的荷花。原比喻诗写得清新;后也形容女子的容貌清秀美丽。也作“芙蓉出水”。
[出处] 宋 洪咨夔《沁园春 用周潜夫韵》词:“濂溪家住江湄,爱出水芙蓉清绝姿。”
[拼音] chū yán wú zhuàng
[释义] 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没好气,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无状起来。”
[拼音] rú chū yī kǒu
[释义] 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下》:“问左右,左右言无有,如出一口。”
[拼音] chū dí bù yì
[释义]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
[拼音] yì chū wàng wài
[释义] 出乎意料之外。
[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六月间,又得宗师录取一名科举,意出望外,从此准备进场之事。”
[拼音] kǒu chū bù xùn
[释义] 逊:恭顺;谦逊。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没有礼貌。
[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6回:“他说我讹他,还口出不逊,打了我一顿,求老爷公断。”
[拼音] hé pán tuō chū
[释义] 指全部显露或说出
[出处] 清 李光庭《乡言解颐 地部 婚姻》:“鄙夫欣羡之眼,败家妇不足之心,合盘托出。”
[拼音] zhèng chū duō mén
[释义] 政令出自许多部门。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
[拼音] fǎ chū yī mén
[释义] 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出处] 《艺文类聚》卷五四引晋杜预《奏事》:“法出一门,然后人知恒禁,吏无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拼音] chū móu huà cè
[释义] 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拼音] chū yáng xiàng
[释义] 露出令人作笑的丑相,略带幽默的失态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2章:“只要有好处,我给咱出洋相。”
[拼音] qīng cháo chū dòng
[释义] 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处] 罗广斌《红岩》第六章:“哪怕是一点最小的风吹草动,触及了蛛丝牵动了蛛网,便会立刻引起这座巨大巢穴里的蜘蛛们的倾巢出动。”
[拼音] dāng chǎng chū chǒu
[释义] 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出处] 明 徐霖《绣襦记 教唱莲花》:“自古道宁分数斗,莫增一口。你今休怪,当场出丑。”
[拼音] chū shī bù lì
[释义]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