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ì chū wú nai
[释义] 同“计出无聊”。
[出处] 明·孟称舜《花舫缘》第二出:“小人受公子厚恩,委是舍不得,只是计出无奈。”
[拼音] jiàn rù guì chū
[释义] 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一回:“至于涉险履危,梯山航海,贱入贵出,贸易开张,能思善算。”
[拼音] kāi xiá chū hǔ
[释义]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拼音] liàng rù jì chū
[释义] 见“量入为出”。
[出处] 《新唐书·苏颋传》:“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戍人,输雇直,开并置炉,量入计出。”
[拼音] lǚ jiàn dié chū
[释义] 叠:重叠。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9回:“偏中国是个章程国,形式上很觉严密,实际上绝少遵行,以致选举风潮,屡见叠出。”
[拼音] lán tián chū yù
[释义] 蓝田:地名,在陕西省。比喻名门出贤子弟
[出处] 《宋书·谢庄传》:“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
[拼音] liù chū fēn fēi
[释义]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拼音] měng hǔ chū shān
[释义]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出处] 刘流《烈火金刚》第12回:“毁公路老百姓暴风卷土,歼敌人八路军猛虎出山。”
[拼音] tǐng shēn dú chū
[释义] 挺:撑直。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出处] 《北齐书·綦连猛传》:“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俯仰之间,刺贼落马,因即斩之。”
[拼音] zì chū yī jiā
[释义] 指在某一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出处] 《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拼音] qiān qiáo chū gǔ
[释义] 比喻人的地位上升。
[出处] 《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拼音] qì sú chū jiā
[释义] 弃:放弃;俗:尘俗。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今有这个表弟姓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愿弃俗出家。”
[拼音] chū qí bù yú
[释义] 犹言出其不意。
[出处] 《周书·段永传》:“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
[拼音] chū rù shēng sǐ
[释义] 出生入死。
[出处] 唐·韩偓《海山记》:“吾常亲锋刃,冒矢石,出入生死,与子同之。”
[拼音] zòng hǔ chū xiá
[释义]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
[出处] 明 唐顺之《咨总督都御史胡牌》:“若乘月黑潮满之夜,驾船冲出港门,及扛船随处下海……是纵虎出匣,祸岂胜言。”
[拼音] chū shì lí qún
[释义] 脱离人世。
[出处]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离群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
[拼音] chū wén rù wǔ
[释义] 谓文武兼备。
[出处] 唐·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诗之一:“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
[拼音] chū yán tǔ cí
[释义] 见“出言吐气”。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拼音] chū yōu shēng gāo
[释义] 犹言出谷迁乔。
[出处] 《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帝乃下诏曰:‘伦出幽升高,宠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从,苟肆狷志。’”李贤注引《诗》:“出于幽谷,升于乔木。”
[拼音] chū yǔ chéng zhāng
[释义] 见“出口成章”。
[出处]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汉梵文,又深探佛学,译经出语成章,笔人随写,即可披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