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ǎi niǎo cháo fèng
[释义]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处]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拼音] miáo lóng xiù fèng
[释义] 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龙绣凤,样样皆精;琴棋书画,般般都会。”
[拼音] lóng pán fèng zhù
[释义]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出处] 后晋·沈昫《旧唐书·玄宗纪》:“初,上皇亲拜五陵,至桥陵,见金粟山有龙盘凤翥之势。”
[拼音] pēng lóng zhǔ fèng
[释义] 见“烹龙炮凤”。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有《鹧鸪天》词为证: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
[拼音] guī lóng lín fèng
[释义]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出处] 《汉书·翟方进传》:“太皇太后临政,有龟龙鳞凤之应。”
[拼音] páo fèng pēng lóng
[释义]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连日杀牛宰马,大排筵宴,庆赏卢员外。虽无庖凤烹龙,端的肉山酒海。”
[拼音] yā cháo shēng fèng
[释义] 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拼音] luán diān fèng dǎo
[释义] 指男女欢合
[出处] 明 谢谠《四喜记 仁主赐婚》:“喜孜孜鸾颠凤倒,美津津露涩花娇。”
[拼音] fèng wǔ lóng fēi
[释义]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
[拼音] kuà fèng chéng luán
[释义] 凤:凤凰;鸾:传中凤凰一类的鸟。夫妻骑着凤,乘着鸾。比喻飞黄腾达,意得志满。
[出处]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暂时间且略别,三日后向城西传取长生块,管着你跨凤乘鸾。”
[拼音] fèng máo lóng jiǎ
[释义]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出处] 明·袁中道《石浦先生传》:“旧有传奇二种,置于笥中,为鼠子嚼坏,凤毛龙甲,竟不存于世。”
[拼音] fèng lóu lóng què
[释义] 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出处] 唐·韦庄《和集贤侯学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霁之作》诗:“洛岸秋晴夕照长,凤楼龙阙倚清光。”
[拼音] pēng lóng páo fèng
[释义] 见“烹龙炮凤”。
[出处] 宋·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东坡以烹龙庖凤之手,而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者也。”
[拼音] fèng guǎn luán shēng
[释义] 笙箫之乐的美称。
[出处] 明·廷讷《狮吼记·访友》:“歌儿舞女朝朝醉,凤管鸾笙步步随。”
[拼音] fèng gē luán wǔ
[释义] 神鸟歌舞。比喻美妙的歌舞。
[出处] 宋·赵善括《醉蓬莱》词:“桂子兰孙,凤歌鸾舞,介我公眉寿。”
[拼音] fèng fù lóng pān
[释义]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出处]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拼音] luán gū fèng zhī
[释义] 比喻夫妻离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
[出处]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吕温侯鸾孤凤只,烦恼杀情分两处旧娇妻。”
[拼音] jǐng xīng fèng huáng
[释义] 传说太平之世才能风到景星和凤凰。后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
[出处]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拼音] pāo luán chāi fèng
[释义] 指夫妻或情侣分离或拆散
[出处] 元·邦哲《寿阳曲·思旧》:“谁知道,天不容,两三年间抛鸾拆凤。”
[拼音] lóng yuè fèng míng
[释义] 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