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uán qí shǒu lǐng
[释义] 保住脑袋与性命
[出处] 汉·杨恽《极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拼音] qióng jí qí miào
[释义] 形容极其美好
[出处] 唐·无名氏《巴西侯传》:“又美人十数,歌者舞者,丝竹既发,穷极其妙。”
[拼音] shǔ dé qí lóng
[释义] 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拼音] tán guò qí shí
[释义] 犹言言过其实。
[出处] 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尝谓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拼音] tiān jiǎ qí nián
[释义] 同“天假之年”。
[出处] 南朝·梁·沈约《与徐勉书》:“若天假其年,还得平健,才力所堪,惟思是策。”
[拼音] wú qí lún bǐ
[释义] 同“无与伦比”。
[出处] 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边贡》:“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拼音] yù guò qí shí
[释义] 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出处] 《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拼音] hé qí dú yě
[释义] 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
[拼音]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释义]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拼音] wǔ shì qí chāng
[释义]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拼音] ài fēi qí dào
[释义] 道:方法。对某人很亲爱,方法不对头。指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出处]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
[拼音] bù gǎi qí lè
[释义]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处]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拼音] huǐ qí shǎo zuò
[释义] 谓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
[出处]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拼音] mǎ niú qí fēng
[释义]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出处]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拼音] qín shī qí lù
[释义] 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拼音] qiú qí yǒu shēng
[释义] 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
[出处]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拼音] tiān yòu qí zhōng
[释义] 谓上天开导其心意。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
[拼音] tiān jiǎ qí biàn
[释义] 假:给予。上天给予的方便。形容机会难得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乐天久居江乡,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怀抱,奈拘职守,不得相从,今幸天假其便,再瞻眉宇,岂胜庆幸。”
[拼音] wén guò qí shí
[释义] 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 《后汉书·冯衍传下》:“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
[拼音] zì shì qí cái
[释义] 侍:依赖;其:他的。自己仗着有才能。形容高傲,自负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2卷:“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