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26个与“”相关的成语:
  • 秣马利

    [拼音] mò mǎ lì bīng
    [释义]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被甲载

    [拼音] pī jiǎ zài bīng
    [释义] 身穿铠甲,手拿武器。指全副武装,披坚执锐
    [出处] 唐·韩愈《画记》:“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
  • 黩武

    [拼音] wán bīng dú wǔ
    [释义] 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出处]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保业》:“骄者玩兵黩武,穷泰极侈。”
  • 罢战

    [拼音] xiū bīng bà zhàn
    [释义]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 元 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 秣马

    [拼音] xùn bīng mò mǎ
    [释义] 兵:士兵;秣:喂养。练好士兵,喂饱战马。指做好战前准备
    [出处] 《周书·文帝纪》:“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责重忧深,不遑启处。训兵秣马,唯思竭力。”
  • 胸有甲

    [拼音] xiōng yǒu jiǎ bīng
    [释义] 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备。比喻胸怀韬略
    [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遇仙》:“才兼文武,惭非伊吕之俦;胸有甲兵,颇让孙吴之术。”
  • 凶战危

    [拼音] bīng xiōng zhàn wēi
    [释义] 指战事凶险可怕。
    [出处] 汉 晁错《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
  • 不由将

    [拼音] bīng bù yóu jiàng
    [释义] 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出处] 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 布阵

    [拼音] pái bīng bù zhèn
    [释义] 指排列队伍,布设阵势
    [出处]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
  • 撒豆成

    [拼音] sā dòu chéng bīng
    [释义] 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出处] 元 无名氏 《十样锦》第二折:“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 多者败

    [拼音] bīng duō zhě bài
    [释义]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出处] 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 尺铁

    [拼音] cùn bīng chǐ tiě
    [释义] 喻微小的武力。
    [出处] 宋·苏轼《策略五》:“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争。”
  • 抵掌谈

    [拼音] dǐ zhǎng tán bīng
    [释义] 兵:军事。拍手畅谈军事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回:“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
  • 畏刑

    [拼音] huì bīng wèi xíng
    [释义] 谓慎于用兵和用刑。
    [出处] 宋·张耒《大礼庆成赋》:“讳兵畏刑,后货食兮。政有损易,兹不易兮。”
  • 禁攻寝

    [拼音] jìn gōng qǐn bīng
    [释义] 指止息战事。
    [出处]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以禁攻寝兵为务。”
  • 轻卒锐

    [拼音] qīng zú ruì bīng
    [释义] 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 橐甲束

    [拼音] tuó jiǎ shù bīng
    [释义] 同“櫜甲束兵”。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 束甲

    [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释义]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
    [出处] 《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不雪刃

    [拼音] bīng bù xuě rèn
    [释义]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出处] 《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 拏祸结

    [拼音] bīng mù huò jié
    [释义] 见“兵连祸结”。
    [出处] 《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