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释义]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拼音] sǔn bīng zhé jiàng
[释义] 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拼音] cǎo cǎo shōu bīng
[释义]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出处] 欧阳山《苦斗》:“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许多,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个赤卫队员么?”
[拼音]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释义] 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出处] 《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拼音] bīng duō jiàng guǎng
[释义] 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拼音] bīng lín chéng xià
[释义] 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出处] 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拼音] xiā bīng xiè jiàng
[释义]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
[拼音] tiān bīng tiān jiàng
[释义] 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出处] 清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开场》:“那鲧却生的儿子,神通广大,伏虎降龙,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
[拼音] bīng lián huò jié
[释义]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拼音] bīng wēi jiàng guǎ
[释义]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出处]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拼音] cǎo shuài shōu bīng
[释义] 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出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拼音] xióng bīng bǎi wàn
[释义] 雄:威武雄壮。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九里山前怨气缠,雄兵百万命难延。”
[拼音] bài jiàng cán bīng
[释义] 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出处] 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拼音] bǎi wàn xióng bīng
[释义]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出处] 宋 赵葵《南乡子》词:“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拼音] hán xìn jiàng bīng
[释义] 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拼音]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释义]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拼音] míng jīn shōu bīng
[释义] 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卢先锋兵到,见孙安勇猛,卢先锋令鸣金收兵。”
[拼音] fù guó qiáng bīng
[释义]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出处]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拼音] 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
[释义]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出处] 《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拼音] àn bīng bù jǔ
[释义] 犹按兵不动。
[出处] 元 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三折:“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明 无名氏《精忠记 挂冠》:“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岂有按兵不举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