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38个与“”相关的成语:
  • [拼音] tiě gōng jī
    [释义] 比喻极其吝啬的人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他爹爹名叫卞龙,自称是‘铁公鸡’,乃刻薄成家,真是一毛儿不拔。”
  • 办事

    [拼音] bǐng gōng bàn shì
    [释义] 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 贿赂

    [拼音] huì lù gōng xíng
    [释义] 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公行:公开做。指公开行贿受赂。
    [出处] 《陈书 皇后传 后主张贵妃》:“内外勾结,转相引进,贿赂公行,赏罚无常。”
  • 诸同好

    [拼音] gōng zhū tóng hào
    [释义] 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同爱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赏。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定仁义之度,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 大人

    [拼音] wáng gōng dà rén
    [释义] 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出处]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贤上》:“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
  • 衮衮诸

    [拼音] gǔn gǔn zhū gōng
    [释义] 衮衮:连续不断;引申为众多。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僚。
    [出处] 唐 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 一心为

    [拼音] yī xīn wéi gōng
    [释义] 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 一国三

    [拼音] yī guó sān gōng
    [释义]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诸于世

    [拼音] gōng zhū yú shì
    [释义] 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
    [出处] 《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 [拼音] gōng mǎi gōng mài
    [释义] 公平合理地买卖。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7回:“大人做道员时,驿上草料豆子,公买公卖,丝毫不亏累民户。”
  • 子王孙

    [拼音] gōng zǐ wáng sūn
    [释义] 指王公贵族子弟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 舍己为

    [拼音] shě jǐ wèi gōng
    [释义]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出处]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 未了

    [拼音] wèi liǎo gōng àn
    [释义] 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师便打曰:‘视祢不了,殃及儿孙。’”
  • 对簿

    [拼音] duì bù gōng táng
    [释义]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 不离婆

    [拼音] gōng bù lí pó
    [释义] 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
    [出处]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 营私

    [拼音] mài gōng yíng sī
    [释义] 指出卖公众利益以谋求个人私利
    [出处] 《魏书 赵黑传》:“高官禄厚,足以自给,卖公营私,本非情愿。”
  • 正廉洁

    [拼音] gōng zhèng lián jié
    [释义]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 不阿

    [拼音] fèng gōng bù ē
    [释义]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出处] 《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 至正

    [拼音] dà gōng zhì zhèng
    [释义] 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 无私

    [拼音] bǐng gōng wú sī
    [释义]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