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ī le bā dāng
[释义] 形容十分妥帖。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将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饭,拂拭净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当。”
[拼音] wēi fēng bā miàn
[释义]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拼音] qī shé bā zuǐ
[释义] 同“七嘴八舌”。
[出处] 丁玲《奔》:“茶馆里又围了许多人,都把他们当做谈话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没有一句话可以暂时使他们宽心一下。”
[拼音] qī zhāng bā zuǐ
[释义] 同“七嘴八张”。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回:“岳大爷见兄弟们七张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众兄弟把我看轻了,只道我没有胆量了。’”
[拼音] sì tíng bā dàng
[释义] 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出处] 宋 朱熹《答吕伯恭书》:“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八当,无许多凹凸也。”
[拼音] bái huà bā gǔ
[释义] 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出处] 鲁迅《南腔北调 “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拼音] huī chì bā jí
[释义] 麾斥:奔放。形容人气概非凡,不可一世
[出处] 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张献武王宏范》:“麾斥八极,群雄云从。”
[拼音] huī chì bā jí
[释义] 挥斥:奔放;八极:八方,极远之处。形容人的气概非凡,能力巨大。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拼音] qī shì bā shì
[释义] 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家中正七事八事,听见薛嫂来说此话,唬得慌了手脚。”
[拼音] qī huāng bā luàn
[释义]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拼音] zhèng jīng bā běn
[释义] 见“正经八百”。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可是,我们干革命,只要正经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时候儿?”
[拼音] qī lǎo bā dǎo
[释义] 形容年老体衰。
[出处] 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驼背曲时候,富的也死,贫的也死。”
[拼音] qī mǎn bā píng
[释义] 形容没有空馀的地方。
[出处] 清·赵翼《锦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刺瑞刻猴地几多,七满八平何处可施巧?”
[拼音] qī dā bā dā
[释义] 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②纠缠;乱搭腔。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爷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说些什么。”
[拼音] bā fāng zhī yuán
[释义]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拼音] qī duàn bā xù
[释义]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出处]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拼音] qī zòng bā héng
[释义] 形容奔放自如。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拼音] cháng qī duǎn bā
[释义] 指事情的头绪
[出处]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16回:“康顺风一边点头,一边结结巴巴的央求,喉咙里像塞了一团棉花,半天也没说下个长七短八。”
[拼音] qī shǒu bā jiǎo
[释义] 形容慌张乱闯。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
[拼音] qī wō bā dài
[释义] 詈词。指全部眷属家族。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却只怕那水里有甚么眷族老小,七窝八代的都来,我就弄他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