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í juǎn bā huāng
[释义] 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卷起;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形容力量强大,控制整个天下。
[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拼音] bā tái dà jiào
[释义] 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是身分重要的标志
[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44回:“大人这一次出京,坐的八抬大轿,比先前更显荣耀。”
[拼音] bǎi bā guà zhèn
[释义] 比喻布置疑阵,故弄玄虚
[拼音] shuō qī shuō bā
[释义] 总之,不管怎么说
[拼音] lǎo bā bèi zǐ
[释义] 极为古老、陈旧的
[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他啊,那么个麻脸儿,我八辈子也看不上!”
[拼音] nǚ dà shí bā biàn
[释义] 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幽州谭空和尚》:“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拼音] qī qī bā bā
[释义] 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7回:“说那寄姐的不贤良处,也就跟的素姐七七八八的了。”
[拼音] qī píng bā wěn
[释义] 十分稳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拼音] sì shí bā jié
[释义]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出处] 唐 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拼音] qiān ér bā bǎi
[释义] 一千左右
[出处] 胡天培《山村新人》:“一春天,保管能赚他个千儿八百的。”
[拼音] qī sǔn bā shāng
[释义] 形容损伤惨重。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后面伏兵齐起,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也须七损八伤。”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万人,除那逃走脱的,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损八伤,颠翻在地,被人马践踏,骨肉如泥的,不计其数。”
[拼音] bā miàn shòu dí
[释义] 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
[出处] 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着称。”
[拼音] bā huāng zhī wài
[释义]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拼音] bā jiē jiǔ mò
[释义]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出处] 《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拼音] bā miàn yíng chè
[释义] 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尹文端公》:“年三十馀即任封疆,遇事镜烛犀刻,八面莹澈。”
[拼音] qī zhāng bā zuǐ
[释义] 同“七嘴八张”。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回:“岳大爷见兄弟们七张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众兄弟把我看轻了,只道我没有胆量了。’”
[拼音] qī le bā dāng
[释义] 形容十分妥帖。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将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饭,拂拭净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当。”
[拼音] wēi fēng bā miàn
[释义]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拼音] qī shé bā zuǐ
[释义] 同“七嘴八舌”。
[出处] 丁玲《奔》:“茶馆里又围了许多人,都把他们当做谈话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没有一句话可以暂时使他们宽心一下。”
[拼音] sì tíng bā dàng
[释义] 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出处] 宋 朱熹《答吕伯恭书》:“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八当,无许多凹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