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ù rù mí tú
[释义] 指受人迷惑而走上迷途
[拼音] suí xiāng rù xiāng
[释义] 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拼音] tòng rù gǔ suǐ
[释义]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出处] 《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拼音] dǎ rù lěng gōng
[释义] 打:与某些动词结合成为一个词,表示进行的意思;冷宫:古代皇帝把失宠的后妃软禁于冷僻宫内。比喻人不被重视或把事情搁置一边。
[出处]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73回:“因问道:‘尔为宸濠打入冷宫几年了?’”
[拼音] shēn rù xì zhì
[释义] 细致:精细周密。深入而精细周密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需要的是深入细致的、冷静客观的研究,找出病根,以图根治。”
[拼音] gāo sǒng rù yún
[释义]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出处]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拼音] gū jūn shēn rù
[释义]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作战区。
[出处] 《周书 贺若敦传》:“瑱等以敦孤军深入,规欲取之。”
[拼音] dùn rù kōng mén
[释义]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拼音] rù guó wèn sú
[释义]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拼音] rù shèng chāo fán
[释义]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出处] 唐 吕岩《七言之二》:“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胜弗为难。”
[拼音] rù mù zhī bīn
[释义] 幕:帐幕;宾:客人。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
[出处] 《晋书 郗超传》:“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拼音] hán xiào rù dì
[释义] 面带笑容而死。犹言死而无憾。
[出处] 《后汉书·韩韶传》:“韶曰:‘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
[拼音] cuō yán rù shuǐ
[释义] 形容立刻消灭干净。也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欶。”
[拼音] cuō yán rù huǒ
[释义] 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
[拼音] gù rù rén zuì
[释义] 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出处] 宋·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拼音] rù shǐ cāo gē
[释义]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拼音] shàng tiān rù dì
[释义] 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拼音] rù bù zhī chū
[释义] 支:付出。收入不够支付用度
[出处] 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三》:“本路土瘠民贫……入少出多,往往例于常赋之外,多收加耗,重折价钱,尚且入不支出,公私俱困。”
[拼音] ní niú rù hǎi
[释义]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拼音] bàn jié rù tǔ
[释义]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出处] 宋 苏轼《东坡志林》第12卷:“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