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é tù wàng tí
[释义]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出处] 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拼音] hú sǐ tù qì
[释义]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 《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拼音] huò tù pēng gǒu
[释义]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出处] 清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拼音] dōng mén zhú tù
[释义] 见“东门黄犬”。
[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拼音] láng bēn tù tuō
[释义] 形容仓皇逃窜。
[出处] 《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拼音] tù jiǎo niú yì
[释义]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出处] 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拼音] dài tù shǒu zhū
[释义]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出处] 宋·张君房《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拼音] tù sǐ quǎn jī
[释义]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出处] 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拼音] tù quē wū chén
[释义] 犹兔走乌飞。
[出处] 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拼音] tù zǒu gǔ luò
[释义] 见“兔起鹘落”。
[出处] 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拼音] quán shī bó tù
[释义] 搏:搏斗。形容发挥巨大威力攻击弱小的目标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4回:“他既要来螳臂当车,我何妨去全狮搏兔,给他一个下马威。”
[拼音] tù qǐ wū chén
[释义] 谓月出日落。
[出处] 《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拼音] tù tóu zhāng nǎo
[释义] 獐:牙獐。形容人的面貌猥琐
[出处] 《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獐脑之人。”
[拼音] mù tù gù quǎn
[释义]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出处]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拼音] tǔ sǐ fú jǔ
[释义]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出处] 《吕氏春秋 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拼音] tù tóu suō nǎo
[释义]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