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i gāo mào ér
[释义] 见“戴高帽子”。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拼音] hǔ bù shí ér
[释义]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出处]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拼音] gū ér guǎ mù
[释义] 指男子死后遗留的孩子和妇女
[出处] 《晋书·石勒载记》:“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拼音] gū ér guǎ fù
[释义] 死了父亲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妇女。泛指失去亲人,无依无靠者。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龟传》:“战夫身膏沙漠,居人首系马鞍。或举国掩尸,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城空,野无青草。”
[拼音] zhèng ér bā jīng
[释义] 正经,严肃而认真
[出处] 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我才当了四年骑兵,正儿八经地参加战斗也才十四五次。”
[拼音] pān gāo zhī ér
[释义] 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比喻人想往高处攀
[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拉二胡的那位便在濮阳荪身后说:‘老赵、老佟另攀高枝啦!’”
[拼音] yǒu yī shǒu ér
[释义] 有专长。男女之间不正当的关系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那鲍二向来却就和厨子多浑虫的媳妇多姑娘有一手儿。”
[拼音] tuō ér dài nǚ
[释义] 拖:牵引。身边带着儿女。形容生活负担重,生活水平受到影响或行动不方便
[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拖儿带女的,起五更,熬半夜,这是造的什么孽呀!”
[拼音] pò tí ér
[释义] 破题:八股文的第一股。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拼音] shēng ér yù nǚ
[释义] 指生育子女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三回:“今日已成了夫妇之好,却说出钻穴偷相这等败伦伤化的言语来,叫我明日怎与你操持井臼,生儿育女?”
[拼音] pò tí ér dì yī zāo
[释义] 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1回:“像这等先事戒备,还是破题儿头一遭。”
[拼音] rèn sǐ lǐ ér
[释义] 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
[出处]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不准备变,岿然不动认死理儿不管山下旌旗是否在望。”
[拼音] ér nǚ sī qíng
[释义] 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感情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拼音] ér nǚ zhī qíng
[释义]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亦作“儿女私情”。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
[拼音] ér nǚ qíng cháng,yīng xióng qì duǎn
[释义] 指男女之间恋情绵绵不断,而慷慨奋发的气概消沉不足
[出处] 明 许自昌《水浒记》第18出:“人常说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宋公明为人倒是反这两句话,故此担阁了嫂嫂。”
[拼音] ér nǚ qìng jiā
[释义]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出处] 《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拼音] pò tí ér tóu yī zāo
[释义] 破题:八股文的第一股;遭:次。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或事情开头
[出处] 王浚卿《冷眼观》:“一个堂堂督抚的女公子,跟着戏子逃跑,要首县办供给,已是破题儿头一遭。”
[拼音] diào ér làng dàng
[释义] 浪荡:放浪。形容散漫放浪
[出处] 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知道吗?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
[拼音] qī ér lǎo shǎo
[释义] 见“妻儿老小”。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引了妻儿老少,和刘青等心腹三十余人,径投望江县天荒湖来。”
[拼音] ér nǘ xīn cháng
[释义] 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儿女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