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óng xiāng pì rǎng
[释义]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
[出处]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拼音] qióng cūn pì rǎng
[释义] 穷:贫穷;僻:偏僻。荒远偏僻的地方
[出处] 清·汪琬《工部尚书充经筵讲官汤公墓志铭》:“虽穷村僻壤,莫不感颂其政。”
[拼音] piān xiāng pì rǎng
[释义] 荒凉偏僻的地方。
[出处] 孙中山《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拼音] fàng pì xié chǐ
[释义] 见“放辟邪侈”。
[出处]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
[拼音] pì zì sè jù
[释义] 冷僻的字、词和晦涩的文句。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
[拼音] qióng shān pì rǎng
[释义] 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出处] 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