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ēng duō zhōu shǎo
[释义]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拼音] zhōu shǎo sēng duō
[释义] 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出处] 邹韬奋《学校与商场》:“小学教员比较是刻苦耐劳一点,可是各地因为粥少僧多,常常为争夺饭碗而闹得乌烟瘴气。”
[拼音] bù sēng bù sú
[释义]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拼音] xuē fà wéi sēng
[释义] 指剃去头发,出家为僧尼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当时鏖战辽兵,势甚危迫,料难脱身,遂削发为僧,直至五台山来。”
[拼音] lǎo sēng rù dìng
[释义] 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0回:“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仿佛老僧入定一样。”
[拼音] fèng dào zhāi sēng
[释义] 奉:信奉;斋僧:供僧人吃饭。指信教行善
[出处] 明·无名氏《锁白猿》第三折:“我也曾奉道斋僧,敬老怜贫,念寡恤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