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án ér yǒu xìn
[释义] 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拼音] bèi yù fù xìn
[释义]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出处] 见“背信弃义”。
[拼音] hán xìn jiàng bīng
[释义] 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拼音] yán xìn xíng guǒ
[释义] 见“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拼音] qǔ xìn yú mín
[释义] 取得人民的信任。
[出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拼音] wēi xìn sǎo dì
[释义] 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
[出处] 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拼音] pò chú mí xìn
[释义]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出处]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
[拼音] shàn nán xìn nǚ
[释义] 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 臆论 拒客》:“释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师,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来礼佛者,有来布施者,从不拒客之礼。”
[拼音] nán yǐ zhì xìn
[释义] 不容易相信。
[出处]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拼音] xìn shǒu bù yú
[释义] 坚守信用不变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她还像许多年前那样信守不渝,石湖女人只要真的爱上谁,连命都舍得豁出去的。”
[拼音] xìn yù zhuó zhù
[释义] 卓著:突出显著。信用与名誉特别好
[拼音] nìng kě xìn qí yǒu,bù kě xìn qí wú
[释义] 宁:宁愿。宁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孩子去意已决。”
[拼音] xìn zuǐ hú shuō
[释义] 信:由。由着嘴胡说八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
[拼音] qǔ xìn yú rén
[释义] 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拼音] miǎo wú yīn xìn
[释义] 指毫无消息
[出处] 巴金《发的故事 窗下》:“你不能就这样渺无音信地丢开了我,让我孤零零地住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
[拼音] xìn mǎ yóu jiāng
[释义]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拼音] xìn bǐ tú yā
[释义]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 唐 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拼音] xìn kǒu hú yán
[释义] 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出处]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拼音] fēng xìn nián huá
[释义] 指女子二十四岁时。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那轿中走出来一个风信年华的丽人,便是年羹尧的爱妾。”
[拼音] xìn shǐ wǎng lái
[释义] 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
[出处]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陈宣帝》:“信使往来,礼文相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