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ú wèi wú qióng
[释义]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五章:“须是如我方才的样子,轻吸慢嘘,不惟安然无恙,且觉余味无穷哩!”
[拼音] mù wú yú zǐ
[释义]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没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出处] 清 梁启超《新民说》:“目无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拼音] yú yīn niǎo niǎo
[释义]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拼音] zú zú yǒu yú
[释义] 形容充足、宽裕,支用不完。
[出处] 《新华日报》1954.10.31:“家庭生活足足有余。”
[拼音] bǐ xià yǒu yú
[释义] 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出处]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拼音] mù kōng yú zǐ
[释义]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就更加盛气凌人,目空余子。”
[拼音] jiǔ yú chá hòu
[释义]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出处] 鲁迅《集外集拾遗 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小说是给人消闲的,是为酒余茶后之用。”
[拼音] huí xuán yú dì
[释义] 指做事或说话给自己留有足够进退的空间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3回:“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
[拼音] liú fēng yú yùn
[释义] 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出处] 清 方宗诚《序》:“高人逸士之流风余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
[拼音] yōu huàn yú shēng
[释义] 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生命。指饱经患难之后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出处] 沈砺《感怀》:“光阴潦草歇繁华,忧患余生辄自嗟。”
[拼音] chá yú fàn bǎo
[释义] 泛指闲暇之时。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也作“茶余饭后”。沙汀《炮手》:“他看出他的失慎已经成了~的重要话柄。”又作“茶余饭后”。瞿秋白《
[出处] 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拼音] huī huī yǒu yú
[释义] 恢恢:形容宽广。指宽广而有余裕
[出处] 庄周《庄子 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拼音] yú guāng fēn rén
[释义] 比喻顺便帮助别人不必有任何花费。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拼音] dàng rán wú yú
[释义]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出处] 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近灾起柏梁,遂逐渠阁,青编素简,一同煨烬,湘囊綖柣,荡然无余。”
[拼音] sān yú dú shū
[释义]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出处]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拼音] pò cháo yú luǎn
[释义] 比喻破家或被祸后幸存的人。
[出处] 明 夏完淳《〈续幸存录〉自序》:“破巢余卵,旦夕待命。”
[拼音] yú qián shèng mǐ
[释义] 有剩余的金钱与大米。形容生活富裕
[出处]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
[拼音] hǎi wài fú yú
[释义] 指遥远的外国
[出处] 清·张岱《与王白岳》:“海外扶余,隐然复有世界。”
[拼音] fú yú hǎi wài
[释义] 指遥远的外国
[出处] 柳亚子《诗翁行哭李少石》:“从兹双宿复双飞,扶余海外三年久。”
[拼音] liú fēng yú sú
[释义] 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出处] 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